當地打卡熱點
彝族村位於雲南民族村內,佔地50餘畝,三虎浮雕牆與虎山造型表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陽曆廣場中央的圖騰柱上有太陽、虎、火和八卦圖形象,周圍環繞著黑白面向不同的10個月球造型。廣場外圓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築群,真實再現了彝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觀。
建築中有土司院、文化樓、知青房、酒坊及織繡間等。村中建有鬥牛場和茶山園,還有鞦韆等民間體育設施。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闐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海潮寺森林公園位於四營鄉大山哨村後大鼎山,此地林木蔥鬱,潭泉處處,環境優美,置身山上,放眼北眺,嵩明壩子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山北麓有一溶洞,洞寬20-30米,高約30米,縱深約1000米,分上、下兩宮,總面積約5700平方米。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晶瑩閃爍,玲瓏剔透,經初步開發,更加奇觀迭出,氣象萬千,引人人勝,被譽為"水晶宮"。這裡,古有海寺,始建於明代,為嵩明八大寺之一。後因年久失修而漸傾坍,20世紀60年代,僅存遺址。
1997年,四營鄉政府及其所屬海潮辦事處(村民委員會)決定利用大鼎山的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和海潮寺的曆史文化影響,用9年時間開發建設森林公園,發展旅遊事業。規劃公園佔地1.5平方公裡,設5個景區,即山前垂釣娛樂景區;寺觀、溶洞景區;孔明泉景區;白龍潭遊樂區;小海子水庫水上樂園。一期工程以重建海潮寺為主體,於當年1月28日動工,翌年1月竣工對遊人開放。在原址上建成重簷歇山式大雄寶殿5楹,左右廂房各6間,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璃瓦屋面。大殿內塑佛像,門懸中國佛教會主席趙樸初題書"大雄寶殿"匾額。後又陸續完成天王殿、濟公遊地府、放生池、龜馱碑、孔明泉、文藝活動舞台、園中苑、溜繩等景點和設施的建設。海潮寺森林公園已有各類景點和遊樂場所數十處,園內每年定期舉辦"鞦韆賽"、"山歌節"及其它廟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