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27年的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大理白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座教堂,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內涵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建於1927年,由一位意大利修士設計,高薪聘請當地白族能工巧匠歷時四年多艱辛細緻建蓋而成,於1932年投入使用。設計師將中國中原文化理念、大理地方文化理念和歐洲文化理念、天主教文化理念相結合,天主教教堂建築藝術與當地白族建築藝術有機交融,建造出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建築精品,是一座體現天主教本土化、中國化的教堂。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一座坐東向西,迴廊式石木結構的建築。整座教堂完全使用木質結構,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在用材方面,柱子和大梁主要以上百年的老柏枝樹爲主,椽子以赤松爲主,雕刻用材則以上等的雕刻木材爲主,牆體厚80厘米,採用石頭砌成,當時教會以重金聘請著名的白族工匠師傅進行施工,在石雕和木雕等各方面堪稱精雕細琢。另外,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建築群屬於合院式布局,除了主體建築教堂外,還建有一組附屬建築,這些建築爲承擔不同功能的用房。大理古城天主教堂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列爲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列爲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
建於1927年的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大理白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座教堂,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內涵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建於1927年,由一位意大利修士設計,高薪聘請當地白族能工巧匠歷時四年多艱辛細緻建蓋而成,於1932年投入使用。設計師將中國中原文化理念、大理地方文化理念和歐洲文化理念、天主教文化理念相結合,天主教教堂建築藝術與當地白族建築藝術有機交融,建造出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建築精品,是一座體現天主教本土化、中國化的教堂。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一座坐東向西,迴廊式石木結構的建築。整座教堂完全使用木質結構,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在用材方面,柱子和大梁主要以上百年的老柏枝樹爲主,椽子以赤松爲主,雕刻用材則以上等的雕刻木材爲主,牆體厚80厘米,採用石頭砌成,當時教會以重金聘請著名的白族工匠師傅進行施工,在石雕和木雕等各方面堪稱精雕細琢。另外,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建築群屬於合院式布局,除了主體建築教堂外,還建有一組附屬建築,這些建築爲承擔不同功能的用房。大理古城天主教堂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列爲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列爲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古城裏的天主教堂,並不在主路上,而在一旁靜謐的衚衕里。它的聖三堂,將大理白族建築和西方建築文化特色融合於一身,是古城裏最獨一無二的建築。
大理天主教堂已經有近百年歷史了,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築風格,既有白族建築的古樸典雅,又有西方教堂的莊嚴美觀,目前正在維修中。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坐落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一靜謐的衚衕里,建於1927年。 天主教正式傳入雲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際,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南明“永曆皇室”中入了教的皇太后、皇后、皇室隨員等;二是四川部分教友遷移到了雲南東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昭通東北部鹽津縣等地,隨後有四川的神父從宜賓到雲南進行牧靈訪問和傳教工作,由此展開了天主教在雲南的進一步發展。教堂就坐落在大理古城下關一靜謐的衚衕里,當我們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滿白族建築風格的小街時,就見一古樸中融合著我國傳統和白族建築藝術風格的教堂——聖三堂,它矗立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顯,當我們走近時完全被它迷住了。
總體來說還不錯,推薦大家來看看
大理天主教堂建築特色獨一無二,是融當地白族文化特色、漢族與西方建築及其他民族特色相融合於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寶,飛檐斗拱,彩繪娟秀。它以建築結構造型的獨特風格、雕刻藝術之精湛、中西建築之交融而蜚聲海內外,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遊客慕名而來,絡繹不絕遊覽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