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香港法定古蹟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1955年政府打算在長沙灣東京街興建徙置大廈,卻意外發現了墓室,便在原址建成現在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因為要保留墓室的原整性,所以不對外開放,只可以從透明玻璃窗窺探面,內放置了塊鏡,可以從鏡倒影到墓室屋頂。展覽館內設有相片及影片介紹,亦展出文物如陶器及青銅器,從而了解東漢時的面貌。
更多位於深水埗,是漢代古墓,在1955年被發現,經過發掘整理,現為香港曆史博物館李鄭屋分館。館內陳列著從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及展示墓室規模形制。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
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影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觀眾更可從中了解漢代(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華南的社會文化特色。
屬於香港法定古蹟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1955年政府打算在長沙灣東京街興建徙置大廈,卻意外發現了墓室,便在原址建成現在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因為要保留墓室的原整性,所以不對外開放,只可以從透明玻璃窗窺探面,內放置了塊鏡,可以從鏡倒影到墓室屋頂。展覽館內設有相片及影片介紹,亦展出文物如陶器及青銅器,從而了解東漢時的面貌。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展出從漢墓出土嘅陶器同青銅器之外 仲設有「李鄭屋漢墓」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
李鄭屋漢墓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地,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李鄭屋漢墓在1988年被列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情況,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羡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另外,現時還設有「互通有無:漢代絲綢之路與貿易圖片展」,參觀者可透過圖片認識漢代的貿易面貌。
李鄭屋漢墓」常設展介紹李鄭屋漢墓的發現、結構及出土文物等,說明漢墓與華南地區發現的東漢墓如出一轍,並證明中原文化在二千年前已傳播到香港。
這個地方具多年歷史,像我這個深愛歷史之人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