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去中國長城是在鳳凰,從那以後,我想參觀中國週邊的長城的不同部分,很高興在絲綢之路之旅中遇到這個。
懸壁長城,嘉峪關風景區的聯票景區之一,距關城景區8公里。明嘉靖年間(1539-1540年),在嘉峪關關城的北側,沿山脊修建了15公里的長城(片石夾土牆),使關城防禦體系更爲完善,古稱斷壁長城,俗稱懸壁長城。由山頂至山谷,長城沿山脊陡跌而下,險峻處如攀爬絕壁,平緩處似閑庭信步,頗有司馬台長城之神韻。小遺憾: 古時的懸壁長城基本無存,提供遊覽的750米長城爲1987年重建,陡峭依舊、滄桑不足,周邊的“絲綢古道群雕”更有蛇足之嫌。
關城布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瓮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
懸臂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境內。距離甘肅省嘉峪關市區約11公里,距離嘉峪關關城約7公里,因築於約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因而得名“懸臂長城”。懸臂長城是嘉峪關關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爲就地索取的礫石、黃土夯築而成,只存750米,經1987年修繕,由漫道、垛牆、墩台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懸臂長城是萬里長城注入嘉峪關時的最後一條長城,被譽作萬里長城的盡頭。
懸壁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城堡北8公里處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山坡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爲了加強嘉峪關城堡的防禦,肅州兵備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建築了一條長15公里的片石夾土牆,是長城注入嘉峪關時的最後一段。
Maria_Small:Jiayuguan, China, 735100
Isabelle_Solis:您可以考慮龍門餐園,懸壁四季滑雪場-餐飲中心
我第一次去中國長城是在鳳凰,從那以後,我想參觀中國週邊的長城的不同部分,很高興在絲綢之路之旅中遇到這個。
懸壁長城,嘉峪關風景區的聯票景區之一,距關城景區8公里。明嘉靖年間(1539-1540年),在嘉峪關關城的北側,沿山脊修建了15公里的長城(片石夾土牆),使關城防禦體系更爲完善,古稱斷壁長城,俗稱懸壁長城。由山頂至山谷,長城沿山脊陡跌而下,險峻處如攀爬絕壁,平緩處似閑庭信步,頗有司馬台長城之神韻。小遺憾: 古時的懸壁長城基本無存,提供遊覽的750米長城爲1987年重建,陡峭依舊、滄桑不足,周邊的“絲綢古道群雕”更有蛇足之嫌。
關城布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瓮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
懸臂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境內。距離甘肅省嘉峪關市區約11公里,距離嘉峪關關城約7公里,因築於約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因而得名“懸臂長城”。懸臂長城是嘉峪關關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爲就地索取的礫石、黃土夯築而成,只存750米,經1987年修繕,由漫道、垛牆、墩台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懸臂長城是萬里長城注入嘉峪關時的最後一條長城,被譽作萬里長城的盡頭。
懸壁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城堡北8公里處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山坡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爲了加強嘉峪關城堡的防禦,肅州兵備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建築了一條長15公里的片石夾土牆,是長城注入嘉峪關時的最後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