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 自然歷史博物館老師帶着學生們 把課堂搬進了博物館[捂臉] 第一眼看到圖五 我說怎麼那麼眼熟[害羞] 對不起我的 歷史老師了[合十]圖六 觸摸到的這段樹榦石化木材 是大約2.15億年前 美國亞利桑那州 已經消失的針恭弘=叶 恭弘林的一部分(沒有圍欄 沒有阻隔 就是讓参觀者去觸摸 去感受)
裏面的恐龍化石(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化石)超棒的,其實我很少去博物館,看到巨大化石的時候,真的是很驚為天人。雖然英文不是很好,沒辦法了解全部詳細的資訊,但就算只看展示品不看資訊,也是很不錯的。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位於倫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園旁邊的南肯辛頓區。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館內大約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萬件標本,其中昆蟲標本有2800萬件。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原為1753年創建的不列顛博物館的一部分,1881年由總館分出,1963年正式獨立。它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為維多利亞式建築,形似中世紀大教堂。
一個很棒的地方參觀,所有免費,除非你捐贈,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倫敦繼大英博物館之後我感覺第二吸引人的博物館。一進門便被大型的馬蒙西龍的骨骼化石所吸引,另外這裏幾乎涵蓋了地球完整的生物進化史和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的標本化石。展品之全面和豐富,簡直讓人咋舌,真的是非常的精彩,非常的漲知識。
找到自然史博物館的側門,雖然已經過了開門時間,但門口排隊等待安檢後進入的遊客仍舊很多。據說正門入口排隊的遊客還要多,我們排隊大約二十分鐘進入這個免費的博物館参觀。因為是從側門進入,因此先去参觀了地球地質展覽。沒有中文導覽,加上我們自己這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貧乏,因此看得基本上是一頭霧水。在這裏印象深刻的是各種動物化石和特殊的地質石頭,其中包羅萬象的動物化石應該是我們一生所見到品種最多的一次,而特殊地質石頭則以千奇百怪的形態讓我們感到震驚。博物館的展廳有很多互動項目,一些被家長帶來的孩子在這裏玩得很開心。也許他們還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在玩耍中有些知識就潛移默化地進入了他們的腦海。在這裏除了火山噴發,還有地震的介紹,甚至還設置了日本神戶大地震的動態體驗。雖然站在一個小超市場景布置的空間感受不算很強,但附近還有錄像回放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像資料。從一樓到三樓,展廳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只能匆匆走過草草遊覽。隨後來到位於博物館正門的大廳,途中經過的展廳是大型海洋生物和動物化石的展廳,牆壁上巨大的化石再一次讓我們感到震撼。而抵達大廳后看到宛如教堂般富麗堂皇的宮殿,那簡直讓我們就是視覺的震撼加上心靈的震撼。整個博物館不論內外都是相當華美,外牆和內窗再加上室內的雕花等等,細膩精美,令人讚歎。這座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內部看起來宛如一座大教堂,難怪人們將它稱為“自然大教堂”。據說整個博物館有20間大陳列廳,包括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和動物學等主題,而且許多藏品具有偉大的歷史和科學價值。這裏就是自然歷史展覽的神聖宮殿,人們在這裏除了增長知識,更明白了知識對於人類的重要。博物館的大廳內有一個巨大的梁龍骨架模型,周邊還有一些巨大的展品,其中一個是由木頭變成的石頭。我們在大廳兩側的樓上觀賞這座自然大教堂的宏偉壯觀,其中樓梯的一側是達爾文的雕像,而樓梯的另一側則是巨大樹木年輪的展示。這個大廳不論從那個角度觀賞,不論從微觀還是到宏觀,都是一座非常值得欣賞和品味的宮殿。就算沒有遊覽展示的內容,就是觀賞建築內外也需要很多時間,更何況這裏還有豐富的藏品展示。我們預留的時間不足三小時,顯然是不夠的,於是最後在匆匆忙忙走過最受歡迎的恐龍展廳后,從正門出口離開自然史博物館。
Maria_Small:Cromwell Road,London SW7 5BD
Raelynn_Snider:我推薦海德公園,自然歷史博物館,肯辛頓花園,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肯辛頓宮
HK$341.89
倫敦 自然歷史博物館老師帶着學生們 把課堂搬進了博物館[捂臉] 第一眼看到圖五 我說怎麼那麼眼熟[害羞] 對不起我的 歷史老師了[合十]圖六 觸摸到的這段樹榦石化木材 是大約2.15億年前 美國亞利桑那州 已經消失的針恭弘=叶 恭弘林的一部分(沒有圍欄 沒有阻隔 就是讓参觀者去觸摸 去感受)
裏面的恐龍化石(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化石)超棒的,其實我很少去博物館,看到巨大化石的時候,真的是很驚為天人。雖然英文不是很好,沒辦法了解全部詳細的資訊,但就算只看展示品不看資訊,也是很不錯的。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位於倫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園旁邊的南肯辛頓區。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館內大約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萬件標本,其中昆蟲標本有2800萬件。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原為1753年創建的不列顛博物館的一部分,1881年由總館分出,1963年正式獨立。它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為維多利亞式建築,形似中世紀大教堂。
一個很棒的地方參觀,所有免費,除非你捐贈,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倫敦繼大英博物館之後我感覺第二吸引人的博物館。一進門便被大型的馬蒙西龍的骨骼化石所吸引,另外這裏幾乎涵蓋了地球完整的生物進化史和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的標本化石。展品之全面和豐富,簡直讓人咋舌,真的是非常的精彩,非常的漲知識。
找到自然史博物館的側門,雖然已經過了開門時間,但門口排隊等待安檢後進入的遊客仍舊很多。據說正門入口排隊的遊客還要多,我們排隊大約二十分鐘進入這個免費的博物館参觀。因為是從側門進入,因此先去参觀了地球地質展覽。沒有中文導覽,加上我們自己這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貧乏,因此看得基本上是一頭霧水。在這裏印象深刻的是各種動物化石和特殊的地質石頭,其中包羅萬象的動物化石應該是我們一生所見到品種最多的一次,而特殊地質石頭則以千奇百怪的形態讓我們感到震驚。博物館的展廳有很多互動項目,一些被家長帶來的孩子在這裏玩得很開心。也許他們還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在玩耍中有些知識就潛移默化地進入了他們的腦海。在這裏除了火山噴發,還有地震的介紹,甚至還設置了日本神戶大地震的動態體驗。雖然站在一個小超市場景布置的空間感受不算很強,但附近還有錄像回放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像資料。從一樓到三樓,展廳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只能匆匆走過草草遊覽。隨後來到位於博物館正門的大廳,途中經過的展廳是大型海洋生物和動物化石的展廳,牆壁上巨大的化石再一次讓我們感到震撼。而抵達大廳后看到宛如教堂般富麗堂皇的宮殿,那簡直讓我們就是視覺的震撼加上心靈的震撼。整個博物館不論內外都是相當華美,外牆和內窗再加上室內的雕花等等,細膩精美,令人讚歎。這座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內部看起來宛如一座大教堂,難怪人們將它稱為“自然大教堂”。據說整個博物館有20間大陳列廳,包括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和動物學等主題,而且許多藏品具有偉大的歷史和科學價值。這裏就是自然歷史展覽的神聖宮殿,人們在這裏除了增長知識,更明白了知識對於人類的重要。博物館的大廳內有一個巨大的梁龍骨架模型,周邊還有一些巨大的展品,其中一個是由木頭變成的石頭。我們在大廳兩側的樓上觀賞這座自然大教堂的宏偉壯觀,其中樓梯的一側是達爾文的雕像,而樓梯的另一側則是巨大樹木年輪的展示。這個大廳不論從那個角度觀賞,不論從微觀還是到宏觀,都是一座非常值得欣賞和品味的宮殿。就算沒有遊覽展示的內容,就是觀賞建築內外也需要很多時間,更何況這裏還有豐富的藏品展示。我們預留的時間不足三小時,顯然是不夠的,於是最後在匆匆忙忙走過最受歡迎的恐龍展廳后,從正門出口離開自然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