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博物館遊記:穿越千年的青銅迴響清晨的陽光灑在擂鼓墩大道上,我穿過鐫刻廉政文化的園林步道,走向那座楚漢宮殿式的建築——隨州博物館。灰瓦朱牆的“品”字形主樓靜卧於厥水河畔,檐角如編鐘般向天昂起,彷彿在低語這片土地沉睡千年的秘密。✨ 亮點一:青銅器王國,觸摸“漢東大國”的脈搏主館序廳的“漢東大國”主題展,以商周青銅器為脈絡,鋪陳出隨州作為曾國都城的輝煌。• 曾侯乙墓展廳:戰國九鼎八簋列陣而立,紋飾繁複的菱形勾連雲紋銅敦流淌着神秘光澤。最令人屏息的當屬曾侯乙編鐘(複製品)——65件青銅鐘架懸於眼前,雖真品外展未歸,但講解員描述它出土時“音域跨越五度,歷經2400年仍可奏《楚商》”,瞬間將我拉回那個禮樂文明的巔峰時代。• 恭弘=叶 恭弘家山西周展廳:獸面扉棱提梁卣、四耳方座簋等青銅重器,印證了周王朝“漢東之國隨為大”的史載。一件鳳鳥扉棱銅鋪尤為驚艷:鳳首銜環,羽翼層疊如生,詮釋着楚人“崇鳳”的信仰。🔔 亮點二:編鐘樂舞,喚醒金石之聲北附館的編鐘演奏廳是此行高潮。10:30,燈光漸暗,編鐘樂團執槌輕叩。《金石和鳴》 響起——低音鍾如大地沉吟,高音磬似清泉擊石,配以古琴瑟笙的悠揚,竟奏出《茉莉花》的現代旋律。當仿曾侯乙編鐘原件的甬鍾發出最後一個顫音,全場靜默數秒,旋即掌聲雷動。🖼️ 亮點三:時空對話,從遠古到漢唐• 原始生活雕塑群:二樓展廳內,鑽木取火的先民、以物易物的部落栩栩如生。粗糙的石斧與骨針,無聲訴說著炎帝神農故里“刀耕火種”的智慧。• 紫砂與書畫的巧思:南附館陳列着令人叫絕的工藝品。一隻金羽紫砂雞尊托舉寶瓶,瓶身壽字金彩流轉;旁側《課子圖》中父親蹙眉授字、孩童嬉笑走神,明代市井生活躍然眼前。• “追回的寶藏”特展:公安追繳的鄂國銅器群,揭露了曾、鄂兩國在春秋的博弈。青銅劍鋒寒光未褪,彷彿剛經歷一場楚隨之戰。🌿 尾聲:文明的迴響與傳承離館時,庭院廉政碑刻上的“慎獨”二字在夕陽中格外醒目。回望這座國家一級博物館,我突然懂了何為“方寸覽千年”:從青銅銘文到漢簡《日書》,從編鐘律呂到紫砂巧藝,隨州用文物串起七百年曾國史,更印證了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基因。旅行貼士• 📍 地址:擂鼓墩大道98號(公交4/6/10/13路直達)
隨州博物館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側的厥水河畔,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鄰,距離市中心約1公裡,佔地100畝,館舍由展廳、文物庫房和輔助用房三部分構成,建築面積9636平方米,其中:陳列樓7000平方米,文物庫房2000平方米,編鐘演奏廳300平方米,其他建築336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8%。
隨州博物館遊記:穿越千年的青銅迴響清晨的陽光灑在擂鼓墩大道上,我穿過鐫刻廉政文化的園林步道,走向那座楚漢宮殿式的建築——隨州博物館。灰瓦朱牆的“品”字形主樓靜卧於厥水河畔,檐角如編鐘般向天昂起,彷彿在低語這片土地沉睡千年的秘密。✨ 亮點一:青銅器王國,觸摸“漢東大國”的脈搏主館序廳的“漢東大國”主題展,以商周青銅器為脈絡,鋪陳出隨州作為曾國都城的輝煌。• 曾侯乙墓展廳:戰國九鼎八簋列陣而立,紋飾繁複的菱形勾連雲紋銅敦流淌着神秘光澤。最令人屏息的當屬曾侯乙編鐘(複製品)——65件青銅鐘架懸於眼前,雖真品外展未歸,但講解員描述它出土時“音域跨越五度,歷經2400年仍可奏《楚商》”,瞬間將我拉回那個禮樂文明的巔峰時代。• 恭弘=叶 恭弘家山西周展廳:獸面扉棱提梁卣、四耳方座簋等青銅重器,印證了周王朝“漢東之國隨為大”的史載。一件鳳鳥扉棱銅鋪尤為驚艷:鳳首銜環,羽翼層疊如生,詮釋着楚人“崇鳳”的信仰。🔔 亮點二:編鐘樂舞,喚醒金石之聲北附館的編鐘演奏廳是此行高潮。10:30,燈光漸暗,編鐘樂團執槌輕叩。《金石和鳴》 響起——低音鍾如大地沉吟,高音磬似清泉擊石,配以古琴瑟笙的悠揚,竟奏出《茉莉花》的現代旋律。當仿曾侯乙編鐘原件的甬鍾發出最後一個顫音,全場靜默數秒,旋即掌聲雷動。🖼️ 亮點三:時空對話,從遠古到漢唐• 原始生活雕塑群:二樓展廳內,鑽木取火的先民、以物易物的部落栩栩如生。粗糙的石斧與骨針,無聲訴說著炎帝神農故里“刀耕火種”的智慧。• 紫砂與書畫的巧思:南附館陳列着令人叫絕的工藝品。一隻金羽紫砂雞尊托舉寶瓶,瓶身壽字金彩流轉;旁側《課子圖》中父親蹙眉授字、孩童嬉笑走神,明代市井生活躍然眼前。• “追回的寶藏”特展:公安追繳的鄂國銅器群,揭露了曾、鄂兩國在春秋的博弈。青銅劍鋒寒光未褪,彷彿剛經歷一場楚隨之戰。🌿 尾聲:文明的迴響與傳承離館時,庭院廉政碑刻上的“慎獨”二字在夕陽中格外醒目。回望這座國家一級博物館,我突然懂了何為“方寸覽千年”:從青銅銘文到漢簡《日書》,從編鐘律呂到紫砂巧藝,隨州用文物串起七百年曾國史,更印證了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基因。旅行貼士• 📍 地址:擂鼓墩大道98號(公交4/6/10/13路直達)
隨州博物館: 以各種神獸眼睛為主題的青銅器圖案, 西周早期。 與商代青銅器饕餮紋上比較抽象的眼睛(一個圓點)不同, 西周早期青銅器, 獸面紋中, 眼睛非常具像化, 而且眉毛也很具像化。
往武漢的路上住宿在隨州,第二天來了隨州博物館轉轉,沒想到隨州博物館看着不大,但裏面的東西還不錯,還是比較有文化底蘊的,去的時候是工作日,停車不收費,博物館門票也不用預約,裏面的人非常少,好久沒有轉過這麼清凈人少的博物館了,非常推薦。
【隨州市博物館】位於曾都區南郊辦事處擂鼓墩大道98號,西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鄰,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文物考古及編鐘演奏於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藏品總計10183件(套)(計20687件)。其中一級文物318件(套)(計1343件);二級文物573件(套)(計686件);三級文物993件(套)(計3475件);珍貴文物總計1884件(套)(計5504件)。藏品以商周青銅器居多為特色,被譽為“青銅器王國”,其中西周鄂國銅器群、兩周曾國銅器群為鎮館之寶。博物館主體建設風格為楚漢宮殿式,一主四翼,佔地面積118畝,建築面積204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展覽主題為“漢東大國”,內設“炎帝神農故里”、“屹立漢東——隨州恭弘=叶 恭弘家山西周墓地”、“曾(隨)國迷蹤”、“曾侯乙墓”、“擂鼓墩二號墓”、“漢風唐韻”、“追回的寶藏” 7個常設展覽,一個曾侯乙編鐘樂團演奏廳,一個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廳。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6:00編鐘樂舞演出時間 上午10:30 下午3:30電 話 0722-3810518郵 編 441300閉 館 日 星期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服務設施 停車場、文創產品商店、觸摸屏、語音廣播、講解服務、編鐘演奏廳、遊客休息室、學術報告廳、會議室、公用電話、LED电子显示屏、物品寄存處、無障礙電梯、無障礙通道等。交通狀況 隨州境內高速公路:隨岳、漢十、麻竹高速公路,公交線路4、6、10、13路博物館廣場從東門入館。
這麼高水準的博物館,怎麼沒有人點評?官方也不會宣傳。我從廣東回湖北老家,幫忙宣傳一下。本人愛好歷史,参觀博物館無數,從北京的博物館,到省級博物館到地市,自治州博物館,再到縣裡博物館,隨州市博物館絕對是地市州級博物館中的翹楚,把荊楚歷史完美呈現!展廳面積之大,歷史之久,文物之多,規劃之全,遠超其他同級別博物館,甚至達到有些省級博物館之水平。甚至連館內外建築設計也別具一格,館外環境十分優美,時間有限僅遠看一眼。
曾侯乙墓地1978年挖掘,記憶最深的是出土的很多樂器,最有名的是編鐘,迄今為止最為齊全的。偶遇當年曾參加過挖掘的已退休的老館長王新成先生,他熱情地介紹了當年的開挖過程以及文物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