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大教堂外觀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是有近一千年歷史的大教堂。雖然外面非常樸素低調,裏面卻是非常莊嚴富貴。從大處到細節都可見這座教堂的的用心。
更多 紅沙岩砌成的高牆,五顏六色的瓦鋪成的房頂,高聳的雙塔,這一切的一切使大教堂成為巴塞爾重要的特色之一。酒窖、唱詩班、鹿特丹伊拉斯謨之墓、Galluspforte和兩個迴廊見證了大教堂幾個世紀的滄桑。
巴塞爾作為城市居住地的曆史始於教堂山。公元前一世紀,來自Rauricii部落的凱爾特人居住在防禦堅固的“oppidum”裡。現在,在Rittergasse的半地下窗子中依然可以看到“凱爾特城牆” 的遺迹。公元前15年,羅馬軍隊在位於羅馬帝國和日爾曼部落邊境的教堂山建起了軍事基地。在Münsterplatz廣場中心,可以看到隱蔽的羅馬水井一直通往到萊茵河的地下水。
羅馬帝國後期,基督教在巴塞爾地區確立。現存的文獻記載了從位於萊茵河上遊約10公裡處的羅馬共和城Augusta Raurica來巴塞爾的主教。但實際上,從8世紀開始居住在巴塞爾的所有主教的姓名現在都已為人們所知。
大教堂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王朝時期,該建築於917年匈牙利人進攻整個城市時遭到毀滅。11世紀初,亨利二世為巴塞爾建起了一座宏偉的新教堂。12世紀最後25年間,亨利時期的教堂被羅馬式建築所取代,1356年大地震後重新修複成哥特式教堂。
在Münsterplatz廣場周圍,教堂的教士們建起了自己的後哥特式住宅,開闊的空間用於為到訪的皇家人員開展紀念遊行、舉行節日活動、比賽和盛大的閱兵式。1529年,巴塞爾完全變成了新教聖地。主教和教士離開了這座城市,教士們空蕩蕩的住宅賣給了富有的商人。
18世紀,這座教堂變成了後巴洛克式和新古典風格,而Münsterplatz廣場成為安靜又繁榮的住宅區,後來成為巴塞爾行政中心。如今,這一宏偉的廣場被用作各種活動的舉辦地,成為人們相會的開闊空間。
巴塞爾大教堂外觀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是有近一千年歷史的大教堂。雖然外面非常樸素低調,裏面卻是非常莊嚴富貴。從大處到細節都可見這座教堂的的用心。
巴塞爾大教堂是巴塞爾老城的主要景點之一。大教堂高高的圍牆由暗紅色的沙岩砌成,坡頂是用彩色的琉璃瓦擠成規則的幾何圖案,高聳的雙塔,見證了大教堂幾個世紀以來的滄桑。教堂歷經幾百年來的修繕和改建,建築風格也隨着年代而改變,直至18世紀,變為後巴洛克式和新古典風格定型至今。
位於法國、德國和瑞士交界處的巴塞爾(瑞士),其市中心的大教堂建於12世紀,紅砂岩砌成的高牆,五顏六色的瓦鋪成的房頂,高聳的雙塔,成為巴塞爾的地標之一。
巴塞爾是瑞士境內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歐洲聞名的宗教以及文化名城,作為歐洲主要文化建築的代表,巴塞爾大教堂是城市的代表性建築,教堂是紅色砂岩的哥特式建築,從公園11世紀就開始始建,在教堂頂端可以遠眺德國的黑林山和法國的沃傑山,更可將整個巴塞爾的美景盡收眼底。
巴塞爾大教堂是一座很悠久歷史的好地方,這個教堂設施也是挺不錯的,來這裏参觀的遊客蠻多的,大教堂內部的陳列也都很古樸的樣子哦。【性價比】免費的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