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評價贏取獎品Trip Moments附近推薦更多建議
4.4/5極好
全部(42)
最新
好評(30)
負評(1)
附圖(36)
Trip Moments
元旦去哪玩?前往魯朗小鎮的時候途徑通麥特大橋,通麥特大橋的故事就很偉大了,我們能清晰的看到三座大橋,被稱為老中少三代。這裡是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著名通麥天險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樣的位置分佈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三座跨江大橋,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當然了現在主要通車的為通麥特大橋為單塔斜跨大橋,原來的兩座已經暫停了機動車輛的通行,我們一方面感嘆大橋的巨集偉,另一方面也敬佩建築工人的偉大,付出很多才建築出世界矚目的工程。
xiexufengzi瞭解過318的朋友都會對這個地方有些許的印象,這個地方就是通麥,在川藏線上被稱為通麥天險,通麥大橋是川藏線上重要的咽喉要塞,曾經因為環境天氣等多方面的影響,經常會遇到通麥大橋損壞或受阻,經過通麥大橋少則數小時,多則數天時間都是有肯定的。
我們這次前往 波密 的行程剛好也是會經過通麥大橋,橫跨在洶湧的帕隆藏布江之上,周圍是崇山峻嶺,雲霧繚繞,如果不說這裡是天險,我真覺得這裡是很美的。
過橋之後,這裡的路邊可以停車,激動的心情趕緊下車去看看傳說中的通麥天險,川藏線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下橋之後看著剛剛走過的這座橋,通麥特大橋,原來這並不是曾經的通麥大橋,這是2016年全新通車的通麥特大橋。
通麥大橋就在通麥特大橋的旁邊,但是比通麥特大橋矮了許多也窄了很多,看上去簡陋許多,大橋也就剛好能夠容量一輛車通過,每次都是隻能允許單邊通行,所以少則排隊幾小時也就是很正常的。如今的通麥大橋已經關閉,通麥特大橋可以雙邊通行,曾今的通麥天險已經是不復存在。
不禁有些感悟,有多少人的青春都留下了318的經歷,通麥天險、通麥大橋,就是318上的青春吧。
Panda_Slow_Travel
通麥大橋是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著名通麥天險路段上咽喉工程。
路過打個卡,停車位少不太好停車。
通麥特大橋傲然矗立在群山綠水中,非常壯觀。大橋建成后,讓天塹變通途,讓險路不再令人膽戰心驚。當然,那些歷經驚險后所看到的美景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
通麥大橋是318國道線上的一座大橋,在波密通往林芝市八一鎮的中途,為鋼索斜拉橋,很漂亮,都說這一段路很險,這次從這裏經過沒什麼感覺,很 通暢。
爺孫三代的通麥大橋使通麥天險不再險“川藏難,難於上西天”,一直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沒走過318國道的通麥天險,就不知川藏公路的艱難。”通麥天險全長14公里,位於波密和八一之間,號稱"通麥墳場",曾經是川藏線318國道最險的一段路。沿線的山體土質較為疏鬆,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號稱"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故通麥、排龍一線有"死亡路段"之稱,通麥鎮前10公里的帕隆更是川藏線上聞名的天險。現在以“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后,川藏公路曾經的“通麥天險”已華麗麗地成為歷史。第一代:2000年4月的易貢特大山體滑坡,易貢湖水潰壩暴泄,原有的一座鋼筋水泥澆築的大橋被洪水吞沒,川藏南線交通完全中斷。當年6月,當地交通運輸部門搭建起一座便橋,這就是現存的第一代橋。第二代:建於2000年12月,這是一座臨時保通性雙塔雙跨懸索橋,出於安全考慮限重20噸,所以車輛排隊等着過橋的情況十分常見。這座橋在2013年和2015年發生過嚴重故障,一度造成川藏南線交通中斷。第三代:為單塔單跨鋼桁架懸索橋,橋長256米,門式索塔,塔高59.5米。TIPS從林芝八一城區到波密據說是有正規運營的班車,但是我在客運站售票櫃檯買不到票,據說只在客運站廣場的一台依維柯上買,我走了一圈沒找到,只能放棄。也嘗試過坐黑車(100元/人),但因為只能湊滿人才發車,等了一個多小時后實在熬不住了,果斷坐了滴滴順風車,費用多十多塊錢,只需4小時(因為限速)就能點對點送到波密的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