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裡的凈土,文殊院陰曆七月半之前,來寺廟祈福。門口測量溫度,掃天府通二維碼一切順利才能進。大門口有可以免費領取的香。只能在大雄寶殿門口指定的區域燒香,其他地方都不可以。大殿可以登記祈福活動。然後再去千佛和平塔繞三圈。最後去后花園和圖書館走一圈。這樣参觀文殊院是最全面的。如果有時間,在茶園喝杯蓋碗茶享受在成都的悠閑時光更安逸。
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並改稱文殊院。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漢語系佛教(佛教中有3大語系:藏傳、南傳、漢語)重點寺院之一,是中國長江流域四大禪林之首。現為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協會駐地。文殊院佔地面積82畝,殿堂房舍190餘間。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院內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5座大殿遞相連接,與東西兩側的鐘樓、齋堂、廊房等建築渾然一體,莊嚴肅穆,古樸寬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兩相對峙的三檐式鐘鼓樓,鐘樓里懸有4500多公斤的銅鑄大鐘一口。寺院的山門對面有一道宏偉的大照壁,壁上鐫刻的“文殊院”三字為清康熙年間該院慈篤海月禪師所書,相傳這位禪師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道行高深。寺內還珍藏有明清以來書畫珍品多幅,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牌匾,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還有唐代玄奘法師頂骨、印度貝恭弘=叶 恭弘經、唐代日本鎏金經簡等佛教文物。
低頭遁入佛門,文殊院一縷清香,金黃滿樹…午飯後到文殊院走走,恰好遇到成都市區的銀杏正好也黃了,唯一可惜的只差藍天白雲,行走在文殊院裏面,寺廟和銀杏結合得很好,很清凈,很有超凡的意味,燒香的人不算太多,也有很多欣賞銀杏美景的旅人,總體說挺不錯的。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 佔地20餘萬平方米 始建於隋大業年間 現存建築是典型的川西平原古建風格 是成都市區香火旺盛的寺廟之一
非常棒的景區,毫無商業氣息!進去遊覽無需門票,並送三柱香。每個殿都有工作人員免費講解並示範禮佛的規範動作。出口處的法物流通處工作人員也很實在,推薦合適的紀念品給遊客。總之,非常棒,值得一游!
Maria_Small: 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街66號
Raelynn_Snider: 我推薦寬窄巷子,春熙路,文殊院,大慈寺,人民公園
鬧市裡的凈土,文殊院陰曆七月半之前,來寺廟祈福。門口測量溫度,掃天府通二維碼一切順利才能進。大門口有可以免費領取的香。只能在大雄寶殿門口指定的區域燒香,其他地方都不可以。大殿可以登記祈福活動。然後再去千佛和平塔繞三圈。最後去后花園和圖書館走一圈。這樣参觀文殊院是最全面的。如果有時間,在茶園喝杯蓋碗茶享受在成都的悠閑時光更安逸。
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並改稱文殊院。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漢語系佛教(佛教中有3大語系:藏傳、南傳、漢語)重點寺院之一,是中國長江流域四大禪林之首。現為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協會駐地。文殊院佔地面積82畝,殿堂房舍190餘間。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院內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5座大殿遞相連接,與東西兩側的鐘樓、齋堂、廊房等建築渾然一體,莊嚴肅穆,古樸寬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兩相對峙的三檐式鐘鼓樓,鐘樓里懸有4500多公斤的銅鑄大鐘一口。寺院的山門對面有一道宏偉的大照壁,壁上鐫刻的“文殊院”三字為清康熙年間該院慈篤海月禪師所書,相傳這位禪師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道行高深。寺內還珍藏有明清以來書畫珍品多幅,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牌匾,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還有唐代玄奘法師頂骨、印度貝恭弘=叶 恭弘經、唐代日本鎏金經簡等佛教文物。
低頭遁入佛門,文殊院一縷清香,金黃滿樹…午飯後到文殊院走走,恰好遇到成都市區的銀杏正好也黃了,唯一可惜的只差藍天白雲,行走在文殊院裏面,寺廟和銀杏結合得很好,很清凈,很有超凡的意味,燒香的人不算太多,也有很多欣賞銀杏美景的旅人,總體說挺不錯的。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 佔地20餘萬平方米 始建於隋大業年間 現存建築是典型的川西平原古建風格 是成都市區香火旺盛的寺廟之一
非常棒的景區,毫無商業氣息!進去遊覽無需門票,並送三柱香。每個殿都有工作人員免費講解並示範禮佛的規範動作。出口處的法物流通處工作人員也很實在,推薦合適的紀念品給遊客。總之,非常棒,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