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打卡熱點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佩特羅斯大峽穀又被稱為盧森堡大峽穀,是盧森堡市新老市區的天然分界。因為佩特羅斯大峽穀的百米寬度和60米的深度,盧森堡在曆史上一直被視為軍事重地,依借峽穀的天然岩石建造了壁壘、炮門和秘密通道的佩特羅斯要塞,是這裡曾經硝煙四起的佐證。</p><p class="inset-p">時至今日,佩特羅斯大峽穀已是歐洲美麗的觀光地,站在大峽穀上的任何一座橋樑上,都可以看到穀中兩壁生長的鬱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樹木種類繁多,生長方向各異,更顯出了佩特羅斯大峽穀毫無拘束的自然之美。佩特羅斯大峽穀一旁的憲法廣場一側,有通向峽穀的古老石階,沿著石階走入穀底,在繁茂樹木掩映中若隱若現的溪流便顯現眼前,清澈的溪水奔流在峽穀底部,在薄霧天氣時觀賞穀底風景,會令人愈感峽穀之壯闊。</p>
推薦原因: 憲法廣場的“陣亡將士紀念碑”於1923年完工。當時是為了紀念一次世界大戰中所陣亡的3000名盧森堡士兵而在二戰被毀壞之後重建,因此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紀念碑有12米高,是一座方尖形建築,碑頂上站立著象徵勝利的勝利女神像,女神像出自本地藝術家克勞斯之手。在憲法廣場的兩個角落,則分別為貝特留斯炮台及貝克炮台的地下入口處,而其對面則為聖母教堂。從廣場往對岸遠眺,可以看見阿道夫大橋以及許多的優美建築物,是觀看大峽穀﹑阿道夫大橋﹑城堡組合的絕佳地點。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阿道夫大橋也叫“新橋”,於1900-1903年阿道夫大公爵統治下建造,這個橋以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拱門而聞名海外,是盧森堡市最著名的地標之一,象徵著盧森堡的獨立。</p><p class="inset-p">橋高42米、長84米,是一座由石頭砌成的高架橋,位於盧森堡車站西北方。該橋跨越峽穀,連接新、舊兩市區,而支撐橋樑的拱門左右對稱,非常壯觀,是歐洲地區傑出的建築物之一,從橋上眺望遠處的風景十分美麗。</p>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位於Grund區阿爾澤特河畔的防禦城牆,被譽為“最美的歐洲陽台”,17世紀由西班牙人和法國人建造。這裡以前有陡峭台階,失去防禦功能之後拆除了外側的保護牆,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趨緩的360度觀景平台,站在這裡能夠一覽Grund河穀的美麗景色。</p>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大公宮殿為當時盧森堡最高統治者大公所居住,位於盧森堡老城的中心。最初這裡曾是市政廳,在1554年的一場爆炸中被毀壞,20年後又被其西班牙統治者重建。 在18世紀中期,早期的城市被擴大,因此在1859年增建了一個下議院。自從1890年以來,這個建築就成為了大公爵宮。1992-1995年它被徹底翻修一新。現位於聖母教堂北方的土姆廣場上,該建築物的風格受到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影響,內部裝飾十分的講究且精緻,特別是主會廳,國王的房間和宴會廳。</p>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伯克要塞建於1644年,西班牙統治時期,被稱為“北方的直布羅陀”。要塞在1867年拆除,而長達17公裡的炮台也難於倖免,留下了一系列的遺址,1933年伯克要塞開始對外開放,並在1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其列為世界遺產。</p>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維安登城堡建於11世紀至14世紀,城堡宮殿帶有霍亨斯陶芬特點,是羅馬與哥特時期歐洲最大的最豪華的封建居所之一。直到15世紀初,該城堡一直作為維安登伯爵的家宅,後於1530年由法國奧蘭治公國的王侯所繼承。城堡與眾不同的房廳、小教堂與一大一小的宮殿都建造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上半期。</p><p class="inset-p">在1820年維安登城堡被出售給了當地的香料商,隨之從傢具到屋瓦被繼續售賣一空。因此,城堡被拆分瓦解,到最後淪為廢墟。直至1890年,城堡轉變為拿騷繼承人阿道夫大公之財產,並一直被大公家族佔有直到1977年過渡為國有財產。經曆煞費苦心的大規模重建工程後,維安登城堡又重新找回了昔日的光彩奪目,並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曆史紀念碑之一。</p><p class="inset-p">這是盧森堡市保留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堡之一,也被稱為盧森堡最美的城堡。 今天還能看到城堡內部仍然保留著當年皇宮內的房間布置。</p>
推薦原因: <p class="inset-p">聖母教堂坐落在盧森堡城市的中心,建於1613年至1621年之間。該教堂原是教會學校,1935年擴建工程之後,三個尖頂的帽子被加上去,成為了聖母堂,內部供奉的是聖母瑪麗亞。</p><p class="inset-p">教堂北部門的結構是文藝複興時期藝術風格與巴洛克式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教堂內部金碧輝煌,裝飾有精美的巴洛克管風琴台和皇家式的巨大拱頂,內壇飾以名貴的雪花石膏雕像,牆柱上雕刻著阿拉式映像。據說地下室裡還有當年皇家的墳墓。每年複活節後的第五個星期,盧森堡數以千計的朝者彙集於此,舉行隆重的朝聖典禮。同時這裡也是皇家舉行典禮和儀式的地方,當年盧森堡國王和比利時公主曾在此舉行過盛大的結婚儀式。</p>
推薦原因: 這條著名的街道一直通往峽谷邊的阿道夫大橋,很多大銀行都在這條街的兩側設定了辦公機構。後來隨着新商業區的興起,各大銀行紛紛遷址,但當初的老建築還在,也成了盧森堡城區為數不多的歷史建築觀賞大街之一。
推薦原因: 三橡果博物館經過多年的修葺,2012年夏天重新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以前是1732年建立的圖根要塞,現在被作為歷史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展出的遺跡。無論是外觀或內在結構本身都值得觀摩。
推薦原因: 盧森堡的英雄紀念碑是1923年完工的,位於憲法廣場(PlacedelaConstitution),當時是為了紀念一戰中所陣亡的3,000名盧森堡士兵,而在二戰被毀壞之後重建,因此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紀念碑有12米高,上面的勝利女神像是出自本地藝術家克勞斯之手。
推薦原因: 這個博物館共有10層,藏品十分的豐富,藏品從早期的石器時代一直到近現代的展品都有專門的介紹,以盧森堡國家歷史遺跡及藝術作品的展示介紹為主。此外博物館的頂上兩層還有不定期的畫展及現代藝術展覽,會經常流動性展出一些盧森堡本地及周邊藝術家的作品,觀看起來很有意義。
推薦原因: 美軍公墓位於盧森堡市以東的Hamm鎮,由美國戰爭紀念碑委員會管理,盧森堡授予了美國政府永久免費使用墓地所在土地的權利。墓地佔地20.4公頃,埋葬了5076名二戰犧牲的美國軍人。5000多塊白色十字架在草地上呈輻射狀排列,依照字母A-I來命名,墓地中心則矗立着兩根旗桿,巴頓將軍則長眠於此。離墓地入口不遠處矗立着一座白色的石頭教堂,用青銅和石頭雕塑、彩色玻璃窗、美軍五大司令部徽章和馬賽克天花板裝飾。
推薦原因: 大公讓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南部盧森堡城的一座博物館,其建築出自建築大師貝律銘之手,是盧森堡現代藝術展覽的主要場所。展品主要和現代藝術相關,其中不乏頗為獨特甚至具有爭議性的作品。由於盧森堡沒有現代藝術收藏,而且該博物館的預算不允許一整套的現代派收藏。該館的館藏集中於當代藝術收藏,其永久收藏包括一百多位藝術家的作品。該博物館背靠同恩要塞(FortThüngen)遺址,沿之前的圍牆而建,矗立在公園(由景觀設計師MichelDesvigne設計規劃)內,可欣賞古城的壯麗景色,而且距離吉西貝格(Kirchberg)歐洲區僅幾步之遙。
推薦原因: <p>威爾海姆廣場位於盧森堡首都盧森堡城市中心,是以威爾海姆二世國王的騎馬雕像而得名,這個國王曾經既是荷蘭國王,同時兼任盧森堡大公。廣場上的雕像非常氣派,威廉二世騎在馬上,右手拿著禮貌注視著前往,威武雄壯。</p> <p>廣場上還有個周末集市,熱鬧非凡。周末廣場上擺滿了各種攤位,售賣果蔬、日用品、衣物等等,是體驗當地人生活的好去處。</p> <p> </p>
推薦原因: <p>上午隧道是位於盧森堡市南部的一個隧道內。 該藝術館在城市古老要塞的部分炮台下,它與原國家銀行儲蓄的總部相接,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體驗一下。</p>
推薦原因: 新明斯特大教堂位於盧森堡市Grund區域,是一個公共集會場所和文化中心,這座大教堂曾多次被毀,在重建工程後,新明斯特大教堂於2004年五月再次對公眾開放。它這裏時常舉行音樂會,展覽還有研討會。
推薦原因: 來這裏逛一逛銀行博物館非常愜意。銀行博物館位於國家銀行與儲蓄內。這家博物館歷史悠久,並且展示了銀行業140年的歷史與創新,從儲存罐到自動取款機一直到現在,觀看好會感覺非常的有趣。
推薦原因: <p>盧森堡城市曆史博物館用其永久和暫時的展覽講述了盧森堡市千年的曆史。裡面從底層到5層分別是該館的永久展覽區。各樓層由大型的全景電梯連接,由下至上按照曆史順序從中世紀初盧森堡的建立直到現代的大公王朝,逐一介紹盧森堡的各個階段,非常有趣。</p>
推薦原因: <p>國家軍事曆史博物館是盧森堡國家的軍事博物館,之所以坐落在迪基希,博物館裡收藏了非常多的的二戰紀念物,詳細的展示了二戰期間的各種資料及物品,並通過人物模型還原了當時戰場上的對戰情形。非常值得參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