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打卡熱點
伊瑞克提翁神廟位於帕特農神廟的北部,是雅典衛城的著名建築之一。這裡被視為衛城最神聖的地方,是諸神之家,也是傳說中諸王之墓的所在。
伊瑞克提翁神廟建於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05年之間,最初為放置八聖徒遺骨的石殿,是雅典衛城建築中愛奧尼亞樣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築設計複雜而精巧。現在遊客只能在神廟外面欣賞。
三座神殿
神廟有三個神殿,分別供奉希臘的戰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和鐵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兩條別具特色的柱廊將它們連接起來。北方廊柱的天花板和地板上都有方形孔,據說是當年波塞冬和雅典娜爭做雅典保護神是時用三叉戟刺破的。
少女柱
神廟南端露台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砫頂起石頂,充分體現了建築師的智慧,她們長裙束胸,服飾各異,亭亭玉立,十分柔美。由於石頂的份量很重,而6 位少女為了頂起沉重的石頂,頸部必須設計得足夠粗,但是這將影響其美觀。於是建築師給每位少女頸後保留了一縷濃厚的秀髮,再在頭頂加上花籃,成功地解決了建築美學上的難題,因而舉世馳名。但是現在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少女柱的複製品,為了避免空氣汙染及保存古迹,其中的5座女像柱收藏在衛城博物館,另外1根女像柱真品則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勝利女神殿位於雅典衛城的西南側,坐落於一個陡峭而突出的平台上。這裡曾用來安置被剝奪了翅膀的勝利女神尼基(雅典娜)之像,神殿由此得名。
勝利女神殿建於公元前427-424年間,以此紀念雅典人在波斯之戰中取得勝利。這座小巧精緻的神鵰由帕特農神廟的設計者之一卡利特拉提斯(Kallikrates)主持修建,在之後的戰亂中,勝利女神殿屢遭浩劫,其屋頂和部分裝飾物已被損毀,但神殿的主體結構依舊被完整地保存下來。目前僅可從外面一睹神殿風采,無法入內參觀。
神殿長約8米,寬約5米,用大理石建成,內殿呈方形。神殿面向東方,東西立面各有四根娟秀的愛奧尼亞式圓柱,柱頭帶有標誌性地漩渦標誌,倘若一條精美的腰帶。殿內曾經保存有勝利女神尼基的雕像,根據文獻記載,女神像由木頭雕制而成,左手持頭盔,右手握石榴,和盧浮宮的勝利女神像不同是這尊雕像並沒有翅膀,雅典人試圖用這種方式將勝利女神永遠留在這座城市。
神殿東側的裝飾帶上雕刻著雅典娜、宙斯、波塞冬等希臘諸神的雕像,其他地方均刻畫了雅典與波斯人戰鬥的場面。在神殿竣工後的公元前410年間,神殿周圍修建起了護欄,以防止人們墜入懸崖。護欄上也刻有玲瓏剔透的浮雕,表現女神尼基的日常畫面。
山門(Propylaea)是雅典衛城的入口,建於公元前437年至前432年,位於衛城西面斜坡,由設計巴特農神廟的建築大師姆奈西克裡負責建造,傲然高聳的造型讓人印象深刻。
建築風格
山門的前後中央立面都用六根多立克式廊柱(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中間一跨最大,有3.85米,凸顯出大門的特徵。山門內坡道兩側,各有三根裝飾華麗的伊奧尼亞樣式的廊柱。頂端支撐屋頂,其梁枋上彩繪著栩栩如生的盾劍畫。因地勢的不對稱,兩翼並不對稱。北翼曾是展覽室,南翼稍高,作為敞廊。兩翼較小的體量,更襯托出沒有裝飾的山門傲然高聳的樣子。
雅典國家公園緊鄰憲法廣場,起初為皇家公園,現在改成國立城市公園,面對所有市民開放。國家公園位於雅典城市中央,是市中心一片非常大的綠地,裡面不僅擁有很多種植被,還有各種小動物,是雅典市區散步休閑的最好去處。
花園始建於1838年,耗時2年修建,當時花園上午只為王族專用,下午才對市民開放,現在對所有人開放。花園中建有一座宮殿——Zappeion宮,這座外觀宏偉的建築物曾為雅典申奧做出過貢獻,如今這裡則作為展館舉辦許多展覽會。
風之塔位於雅典現存兩處古市場遺迹之一的羅馬市場內,這是一座八角形的大理石建築,它被後世認為是儲藏著巨大魔法的地方,但實際上是由1世紀敘利亞天文學家建立的氣象站。
古希臘人相信,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專司風向的天神,因此風之塔呈現八角柱狀,每一面均刻有該方位風神的浮雕。
塔裡面有一個通過蓄水池驅動的水利鐘,還有一個機械天體,裡面有太陽、月亮以及五個未知的星球。
狄俄倪索斯劇場首建於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最古老的露天劇場之一。相比同在雅典衛城、至今仍在使用的另一座劇場——阿迪庫斯劇場,這座劇場保存沒有那麼完好,但是散落的石凳和半圓形的舞台仍然讓人置身於此,感受到十足地震撼。
劇場位於雅典衛城南側,以酒神狄俄倪索斯命名,最早是向酒神祈禱的地方,先後多次改建,可容納1.4萬人同時觀劇。古雅典人熱愛戲劇,很多古代著名的劇作家都在這裡上演過他們的戲劇。
如今劇場只剩下一個保存較為完好的半圓形的舞台和一些散落的大理石座位,不過從劇場的頂端向下看,整個劇場還是非常地氣勢磅礴、令人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