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打卡熱點
推薦原因: 漢堡微縮景觀世界位於倉庫城內,擁有目前世界上規模較大的數控鐵路模型場景,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鐵軌、火車、塑像、建築等場景和細節令參觀者無不讚歎。數千座房屋和橋樑、幾十萬棵樹木和單人塑像,按照一定的比例建造出氣勢宏大的場面。並設有上萬盞燈光,更是將這個微縮鐵路映照的真實美麗。
推薦原因: 漢堡市政廳建於1886年,是19世紀後半期建成的新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物,建築上裝飾著不少富有紀念意義和象徵作用的藝術品。整個大廈用砂岩砌成,整體呈煙灰色,屋頂為銅綠色,呈現古樸的風格。塔上裝飾著金色的帝國之鷹,這是德意志統一的標誌。
推薦原因: 阿爾斯特湖分內湖和外湖,被譽為鑲嵌在漢堡上的一顆明珠。兩湖之間的大橋是觀賞漢堡全景的好地方。內阿爾斯特湖位於市政廳廣場以東,許多天鵝穿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岸邊有古老的教堂、購物街等。外湖雖然是一個人造湖,但是卻是帆船愛好者的天堂。
推薦原因: 2016 年10 月31 日竣工交付,2017年1月11日、12日德國漢堡市新地標——易北愛樂音樂廳隆重開幕,成為了吸納漢堡人全和世界遊客的新遊覽勝地。音樂廳位於漢堡港口新城並與碼頭相對,緊鄰世界文化遺產“倉庫城”。在易北河中遊碼頭倉庫的紅色磚牆之上,這樣一座冰山般閃亮耀眼的玻璃建築巍然屹立,把過去和未來緊緊相連。這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的項目,這是一個受到漢堡人廣泛支援、社會捐款近7000 萬歐元的項目,這是一個在建時就已開售5 歐元參觀票卻仍然一票難求的項目……這曾是一個飽受爭議卻令人不忍放棄的工程,這是一個開幕季1500 場音樂會在音樂廳開幕前就一售而空的項目,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創造了無數令人驚歎的一。音樂廳波浪形的玻璃幕牆史無前例,沒有現成材料可用,每塊玻璃有4.8 厘米厚,這些球面玻璃在700 攝氏度高溫下燒制而成,最小的一塊也有1.3 噸重。易北愛樂音樂廳的心臟是擁有2100個座位的世界級音樂大廳,它位於大樓中部約50米高的位置,像一個撐開的帳篷,又像冰山內部流動的水,接近100 米高的大廳內部令人暈眩。整個大廳設計並沒有依照傳統的盒子概念,而是將樂隊和指揮的位置置於場地中央,為四面八方的觀眾所環抱。它將成為漢堡古典樂的律動場地,也是全球明星的閃耀舞台。“無支柱”也是音樂廳建造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大廳內部,樂池在中央,上方是17 噸重的穹頂,觀眾席是炫目的梯田式設計,內部無一支柱;4000 平方米的公眾觀景台四周亦無支柱。底座只保留了外牆,為了承受音樂廳近20 萬噸的重量,共有1761 根地樁被打入河床,這遠比全部推倒新建費時費力。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象徵著漢薩城的航海精神和萬花筒般的城市各層面,通過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塑造城市的未來,傳遞著勇氣、創新以及國際大都市的廣闊胸懷。
推薦原因: 倉庫城曾經是19世紀歐洲非常大的綜合倉儲區域。 2005年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水陸兩路的長長的倉庫城街區分佈著博物館、設計工作室、舞蹈學校、餐館等,成為漢堡新的旅遊景點。參觀者想要體會倉庫城的繁華,可以在易北河上乘坐浪漫的小汽艇,直接從街上看去或者倉庫城建築群中的一個建築望去。
推薦原因: 如今的聖尼古拉教堂是1842年火災後重建的哥特式的建築,原來的教堂始建於12世紀,1874年重建的教堂由於其高達的尖塔,二戰時成為漢堡被空襲的地標,但尖塔與部分立牆沒有被轟炸而得以保存至今。現在的教堂沒有修復,而是特意保持戰後的殘垣斷壁那種原樣,成為了紀念戰爭死難者和受害者、反思戰爭的建築物。
推薦原因: 位於漢堡,是一座現代的巨大的彎橋,在大橋上面可以看到好的港口和城市的景色,被認為是漢堡標誌之一。
推薦原因: 聖米歇爾大教堂建於18世紀中期的巴洛克尖頂風格建築,是漢堡的標誌建築之一。現在看到的教堂是第三座重建後的樣貌,之前兩座都已經被損壞。教堂內部非常精美絕倫,教堂頂端是一個不錯的眺望平台,可以俯瞰漢堡全景。
推薦原因: 智利屋是一座10層的辦公樓,用接近500萬塊深色的奧爾登堡磚堆砌建成,稱得上是漢堡市史上貿易大樓的典範。大樓修建於1922年至1924年,設計者是弗裡德裡希·霍格。此大樓也被選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整座大樓外觀呈紅褐色,陽台層次不齊,牆體為曲線形,而外牆則是鋒利的三角形,綜合起來令人們耳目一新,為之讚歎。大樓的東面是欣賞建築的很贊位置,能看到這座大樓最美得一面。
推薦原因: 聖凱瑟琳教堂位於漢堡,是一座古老的哥特式紅磚教堂,有時會有風琴劇目演出。教堂內有墓碑和15世紀的繪畫和雕像。
推薦原因: 港口新城毗鄰市中心,位於易北河畔,總面積約為2.2平方公里,在原來港口和倉庫區的基礎上,正在開發建設中,也是歐洲規模較大的都市更新計劃地區,預計將在2020年至2030年期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