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印度廟毗鄰而立,位于海街中段,為供奉濕婆的兒子戰神穆魯甘而建。寺廟入口都裝飾著大量的印度教神像,造型精緻。其中位於中央出入口上方有六條青龍支撐著門楣。在這兩個印度廟的旁邊還有一間象神廟。了解了印度教基本教義再參觀這座印度神廟會有更多收穫。
印度教教義
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論。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努和濕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毗濕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四種姓分立。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這充分體現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會化的特徵;強調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祭祀萬能與崇尚苦行;承認吠陀的權威。
阿輸迦拉馬雅寺是斯裡蘭卡著名佛寺,位於科倫坡市南城,寺內金碧輝煌,有各種不同姿態的佛祖釋迦牟尼像。佛像高大,栩栩如生,朱紅翠綠,顏色豔麗,具有典型的印度藝術美。
1. 寺院曆史
寺院是為紀念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又譯阿輸迦王)派其子摩哂陀到斯裡蘭卡弘揚佛教而建。到今天,錫蘭(斯裡蘭卡舊稱)仍以佛教為他們的國教,追溯起來,摩哂陀當年把佛教傳入錫蘭,可說光照千秋。摩哂陀不但開啟了錫蘭人的佛教信仰,同時增進了印度、錫蘭兩國的友好關係、文化交流,帶來錫蘭文化的發達,例如佛寺、佛塔等的建築藝術、雕刻、繪畫、音樂,乃至於風俗習慣等,都因此受到深遠的影響。此外,他當年還帶了三藏及大量的三藏注釋到錫蘭,後來有比丘用錫蘭文及巴利文著作,促進了錫蘭文學的興起。
2. 寺院特色
寺內有用玻璃罩蓋著的釋迦牟尼足印,上有圖案。此外,佛教壁畫,精美絕倫,再現了佛教在斯裡蘭卡的發展曆史,引人入勝。寺後有一棵菩提樹,使人聯想到佛陀在印度菩提樹下得道的情景。該寺為中國援建,還能看見關公像等中國特色藏品。
3. 寺中博物館
寺內不僅有佛塔,更像一個博物館,居然還有各式各樣的老式轎車展出。更為賞心悅目的是各式各樣的老式印表機,列表機的展出。
聖彼得教堂由荷蘭總督的宴會廳演變而來,在1804年它首次作為一個教會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