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上免費,成人門票45,現場有自助售票機。如果不出海不需要買198的票。十二月來玩海風比較大,但是勝在人少,風動石那裡想拍一小時都沒問題。玩了兩個小時一共也就看到十幾個遊客吧。海邊棧道修的非常不錯!洗手間也有好幾個,很方便。除了老城牆有古榕樹,關帝廟裡也有一棵。博物館沒有開放。
《神奇風動石,這裏最“東山”》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看東山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東山風動石具體位置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一直是東山島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畢竟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的確如此,這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估計僅為十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東山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因而曰:“風吹一石萬鈞動”。當然,中國人歷來不缺的就是想像力。東山風動石几段美麗的傳說,傳說當年孫悟空偷吃蟠桃,被天兵天將發現,打鬥之中,蟠桃掉落人間,其中一顆便落在東山島海邊的懸崖上。日久,蟠桃化為石頭,搖來晃去總不倒,所以人們就叫它“風動石”。一個神奇風動石,因為與西遊記掛上鈎而顯得神秘且令人神往。說明中國人民對古典四大名著的開發就頗有心得,千萬不能低估廣大人民的智慧啊!又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拚命拉它,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只聽到“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里,十分狼狽,東山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但真正歷史記載,“七七事變”后,日軍企圖搬走風動石,日艦“太和丸”用鋼絲索繫於風動石上,開足馬力,可多條鋼絲索被拉斷了,風動石卻紋絲未動,最後日軍只得放棄這一企圖。這顆常年立在懸崖上的石頭,為何風吹力推就是不到呢?原來啊風動石有個支撐石,二者原是一體,經過長期風吹日晒,水沖雨刷,花崗岩表面層層脫皮,兩塊岩石的連接部位變得較細小,繼續風華后形成支點,才產生“風動”的效果。關於東山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石上有明永曆戊子(1648年)秋巡撫路振飛題刻的“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盤石右側有明代霞山居士題寫的“東壁星暉”四個大字,左邊豎起石碑由明水師提督程朝京題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你去東山島不去看風動石,等於你沒有去過東山島,就好像你去北京沒去長城,等於你沒有去過北京一樣。這時,你可以站在風動石旁高呼:東山島,我來了!
東山島上最有代表性的是風動石景區,靠近海邊斜卧着一塊巨石,巨石上又懸空貼立着一塊體積略小,但依然巨大的石頭,重量達200噸左右,和底下石頭的接觸面僅有數寸。每當大風吹來之前,石頭便會左右搖晃,發出“咯咯”的聲音,似乎隨時都會滾落到大海里,奇怪的是不管石頭搖晃得多厲害都屹立不倒,這個看似驚險的場面已經持續了無數年至今。因為風吹而石頭動,當地人便把這塊石頭命名為風動石。不過眼看手勿動呃。因為交通便利,島上的居民已經沒有明顯的島民屬性,不過這裏的生活節奏比起廈門、泉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還是比較慢的。游東山島,大概需要一天時間,如果想好好感受海島風情,建議提前一天前往,在島上住一天,第二天才離開。
銅山風動石,號稱天下第一奇石。位於東山島東北隅,於銅山古城東門北側石崖上。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就是這一巨石,海風勁吹之時,則微微搖晃,故名“風動石”。
沿海有一條木棧道,晴天的時候真是美極了,印象深刻。
幾年前的春節來過一次,被擠得喘不過氣來,只看了風動石一眼就撤了。今天,平日,陰天☁️,三三兩兩的人潮,太適合我了! 建議先從游艇碼頭走木棧道,沿途風景是最美的,會經過古城牆、峰火台、虎崆滴玉直接到漁人碼頭。 之後可以從虎崆滴玉階梯上去看古榕樹及晨樓,再次到峰火台有路標指示去碑廊及石僧拜塔,上去一點就是風動石,旁邊是東山博物館(有進步空間),下行到關帝廟及城隍廟,看完蓮花池就算逛完了。 先...
Maria_Small: 漳州市東山島東北部銅陵鎮
Raelynn_Snider: 我推薦東山風動石景區,東門嶼,南門灣,銅山古城,福建東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60歲以上免費,成人門票45,現場有自助售票機。如果不出海不需要買198的票。十二月來玩海風比較大,但是勝在人少,風動石那裡想拍一小時都沒問題。玩了兩個小時一共也就看到十幾個遊客吧。海邊棧道修的非常不錯!洗手間也有好幾個,很方便。除了老城牆有古榕樹,關帝廟裡也有一棵。博物館沒有開放。
《神奇風動石,這裏最“東山”》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看東山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東山風動石具體位置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一直是東山島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畢竟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的確如此,這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估計僅為十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東山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因而曰:“風吹一石萬鈞動”。當然,中國人歷來不缺的就是想像力。東山風動石几段美麗的傳說,傳說當年孫悟空偷吃蟠桃,被天兵天將發現,打鬥之中,蟠桃掉落人間,其中一顆便落在東山島海邊的懸崖上。日久,蟠桃化為石頭,搖來晃去總不倒,所以人們就叫它“風動石”。一個神奇風動石,因為與西遊記掛上鈎而顯得神秘且令人神往。說明中國人民對古典四大名著的開發就頗有心得,千萬不能低估廣大人民的智慧啊!又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拚命拉它,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只聽到“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里,十分狼狽,東山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但真正歷史記載,“七七事變”后,日軍企圖搬走風動石,日艦“太和丸”用鋼絲索繫於風動石上,開足馬力,可多條鋼絲索被拉斷了,風動石卻紋絲未動,最後日軍只得放棄這一企圖。這顆常年立在懸崖上的石頭,為何風吹力推就是不到呢?原來啊風動石有個支撐石,二者原是一體,經過長期風吹日晒,水沖雨刷,花崗岩表面層層脫皮,兩塊岩石的連接部位變得較細小,繼續風華后形成支點,才產生“風動”的效果。關於東山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石上有明永曆戊子(1648年)秋巡撫路振飛題刻的“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盤石右側有明代霞山居士題寫的“東壁星暉”四個大字,左邊豎起石碑由明水師提督程朝京題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你去東山島不去看風動石,等於你沒有去過東山島,就好像你去北京沒去長城,等於你沒有去過北京一樣。這時,你可以站在風動石旁高呼:東山島,我來了!
東山島上最有代表性的是風動石景區,靠近海邊斜卧着一塊巨石,巨石上又懸空貼立着一塊體積略小,但依然巨大的石頭,重量達200噸左右,和底下石頭的接觸面僅有數寸。每當大風吹來之前,石頭便會左右搖晃,發出“咯咯”的聲音,似乎隨時都會滾落到大海里,奇怪的是不管石頭搖晃得多厲害都屹立不倒,這個看似驚險的場面已經持續了無數年至今。因為風吹而石頭動,當地人便把這塊石頭命名為風動石。不過眼看手勿動呃。因為交通便利,島上的居民已經沒有明顯的島民屬性,不過這裏的生活節奏比起廈門、泉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還是比較慢的。游東山島,大概需要一天時間,如果想好好感受海島風情,建議提前一天前往,在島上住一天,第二天才離開。
銅山風動石,號稱天下第一奇石。位於東山島東北隅,於銅山古城東門北側石崖上。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就是這一巨石,海風勁吹之時,則微微搖晃,故名“風動石”。
沿海有一條木棧道,晴天的時候真是美極了,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