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裏面供養着“據說是當年上帝降臨在西奈山那燃燒的灌木叢的後代”,不論如何,這裏都是埃及最重要的一個修道院,整體是奧斯曼時期的東正教風格,有着不少年代久遠的聖象
更多聖凱瑟琳修道院位於東西方交通要道上的西奈半島摩西山麓,即西奈山(MountMoses)腳下,是4~6世紀時到西奈避難修道的修士們為紀念為信仰獻身的姑娘凱瑟琳而修建的。西奈半島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公元6世紀後,西奈幾經戰火,但聖凱瑟琳修道院卻完好無損。無論是在阿拉伯人入侵、十字軍東征,還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拿破崙侵略,乃至當年以色列佔領時期,修道院都沒有受到破壞,成為當地最富盛名的修道院之一。
修道院的規模很大,從外表看就像一座古城堡。修道院的主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石灰岩建築,教堂入口的木門取材於黎巴嫩雪松,門上有動物、鮮花和樹葉的浮雕,是一位拜占庭藝術家的傑作。門楣上的希臘語銘文寫道:“這是通向上帝之門,正義將由此進入。”除了主教堂外,修道院內還保存了不少珍貴文物,如2000幅聖畫藏品,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亞美尼亞文、科普特文等12種文字的近3000份手稿,其中還有世所罕見的最古老的《聖經》譯本———公元5世紀古敘利亞文的《摩西五經》、古代哈裡發和蘇丹向修道院頒發的詔書、法令等。
值得一提的是,修道院內還有一座特殊的建築——公元1106年,埃及法蒂瑪王朝的統治者歐麥爾別出心裁地派人在修道院內修建了一座歐麥爾清真寺,但清真寺今天已不再被使用,它已成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和睦相處的象徵,被賦予一種新的特殊價值。
修道院裏面供養着“據說是當年上帝降臨在西奈山那燃燒的灌木叢的後代”,不論如何,這裏都是埃及最重要的一個修道院,整體是奧斯曼時期的東正教風格,有着不少年代久遠的聖象
在洗奈山下,登山看日出,下山後参觀修道院。
公元6世紀,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人建築一座像堡壘般的修道院,好保護這些苦行者,並確保附近一帶仍有羅馬人居住。這所坐落在西奈山盆地附近的修道院,現稱為聖凱瑟琳隱修院。
聖凱瑟琳修道院是我去埃及最喜歡的景點,聖凱瑟琳修道院位於埃及西奈山腳下,巨大的圍牆包圍着修道院,藍天白雲下,修道院是那麼的神聖。
叢林烈火中接受“十誡”的聖地埃及歷史悠久,宗教發展在這裏也是根深蒂固了。聖凱瑟琳修道院是埃及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了。它的發展歷史十分的悠久,有千年之久了。所以呢在這裏可以看到埃及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它的建築很富有特色,像是一個小城堡一樣。修道院外圍還有城牆,看似可攻可守。嗯,別的不說,它的處在地方也是挺特別的。背靠荒涼的大山,面朝的也是大山。很適合清修的教徒來這裏禮教當然,今天的它依然發揮着修道院的作用,每周都有教會活動,但是還更多的賦予了一種象徵意義,歷史文化的象徵。這裡有許多的歷史文物,通過這個可以大概了解,許多文明在這裏交匯碰撞,最後形成獨一無二的聖凱瑟琳修道院。這裏珍藏了三千餘份不同文字的手稿,其中還有著名的《摩西五經》。TIPS:開放時間:9:00~12:00,周五、六與教會節日不開放 注意:訪客注意服裝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