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區很大,但無論在哪個位置,都能看到塔院寺的地標建築大白塔,全稱是“釋迦牟尼舍利塔”,也是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塔院寺原來是大華嚴寺的塔院,因為大白塔,所以又稱做塔院寺。前幾天這裏剛下了一場雪,幸運的是雪後天晴,空氣清冽,大白塔矗立在藍天下,和周圍的紅牆,琉璃瓦殿頂相互映襯,熠熠生輝,讓人心靈沉靜而迷失。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得名。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台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做為五台山的標誌。塔頂中裝銅頂一枚,飾有垂檐三十六塊,每塊底端掛風鍾三個,連同塔腰風鍾在內,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個,風歡鈴動,叮鐺作響。
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院,原來屬於顯通寺的一部分,明萬曆年間獨立出來,寺院內擁有五台山地區最大的佛塔及文殊菩薩發塔,在佛教界地位很高。
五台山塔院寺是五台山必去的寺廟之一,因為塔院寺內有一大白塔,是五台山標誌性建築,所以,塔院寺非常著名,寺內建築古樸典雅。隔壁就是五爺廟,可以一併参觀。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這裏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大白塔)后單獨成為一座寺廟,因為寺中有大白塔,故稱為塔院寺。寺中的大白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也是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紅牆、琉璃瓦殿頂的陪襯下,顯得尤為壯觀。據考證,如今的大白塔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設計建造。據說大白塔中包裹有一座“慈壽塔”,慈壽塔的準確建造年代目前無法確定,塔內還藏有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塔院寺整座寺院以大白塔為中心,中軸線上有影壁、牌坊、山門、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塔院寺門前,有三門木牌坊一座。這座木牌坊龐大宏偉,牌坊中的所有木製構件,都經過精工雕飾,用工精細,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木雕作品。
進入五臺山景區,遠遠看到白色巨塔,那是塔院寺所在之處,裏面有著兩座塔,大型巨塔為釋迦牟尼佛舍利供奉之處,小型塔為文殊師利菩薩顯化村婦,遺留下來頭髮的供奉之處,大塔的下方處,設有經輪,方面民眾圍繞轉動,據說圍繞其處順時針,轉三圈可消災祈福,有些信眾,帶著舖地用具,在此跪拜,也有些人自願為義工,發心來幫忙這些信眾,令人感動。
Maria_Small: Wutai, Xinzhou, Shanxi, China, 035515
Raelynn_Snider: 我推薦黛螺頂,五爺廟,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
五台山景區很大,但無論在哪個位置,都能看到塔院寺的地標建築大白塔,全稱是“釋迦牟尼舍利塔”,也是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塔院寺原來是大華嚴寺的塔院,因為大白塔,所以又稱做塔院寺。前幾天這裏剛下了一場雪,幸運的是雪後天晴,空氣清冽,大白塔矗立在藍天下,和周圍的紅牆,琉璃瓦殿頂相互映襯,熠熠生輝,讓人心靈沉靜而迷失。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得名。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台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做為五台山的標誌。塔頂中裝銅頂一枚,飾有垂檐三十六塊,每塊底端掛風鍾三個,連同塔腰風鍾在內,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個,風歡鈴動,叮鐺作響。
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院,原來屬於顯通寺的一部分,明萬曆年間獨立出來,寺院內擁有五台山地區最大的佛塔及文殊菩薩發塔,在佛教界地位很高。
五台山塔院寺是五台山必去的寺廟之一,因為塔院寺內有一大白塔,是五台山標誌性建築,所以,塔院寺非常著名,寺內建築古樸典雅。隔壁就是五爺廟,可以一併参觀。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這裏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大白塔)后單獨成為一座寺廟,因為寺中有大白塔,故稱為塔院寺。寺中的大白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也是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紅牆、琉璃瓦殿頂的陪襯下,顯得尤為壯觀。據考證,如今的大白塔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設計建造。據說大白塔中包裹有一座“慈壽塔”,慈壽塔的準確建造年代目前無法確定,塔內還藏有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塔院寺整座寺院以大白塔為中心,中軸線上有影壁、牌坊、山門、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塔院寺門前,有三門木牌坊一座。這座木牌坊龐大宏偉,牌坊中的所有木製構件,都經過精工雕飾,用工精細,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木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