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卡當(神秘穀)位於太魯閣內,這裡的有壯麗的山嶽、清澈的溪流以及新鮮的空氣,再加上步道平坦易行,每逢假日總吸引許多人潮前來健行。
砂卡當其名稱源自於太魯閣族在這裡建社時曾經挖掘出臼齒,當地住民認為是祖先留下來的曆史痕迹,所以將此地稱作砂卡當,也就是在太魯閣族語中“臼齒”的意思。
砂卡當溪長約16公裡,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當溪左岸的溪畔行走,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以大理石和片麻岩為主的石頭,因為溪水中的微酸溶解大理岩中碳酸鈣成分,因此溪水常常呈現美麗的藍綠色,景色優美。砂卡礑溪有2-3處適合跳水的深潭,深度大多在4、5米以上,是許多跳水愛好者朝聖的地方,加上瀑布眾多,砂卡當溪更有多處天然的SPA瀑布,形成砂卡當溪美麗的景觀。
我們運氣欠佳,下雨了。但正因為雨水,岩石的顏色變深了,平添了一份美麗。 砂卡礑步道很容易走,沿河而行。一些地方的地質層大面積暴露,與河流的藍色形成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圖案。風景優美,鳥兒飛翔,更有瀑布相稱。強烈推薦來徒步。炎炎夏日,來到東台灣,最經濟的玩法就是走景觀步道。這段路適合男女老少,不具有任何挑戰性的步道,整路上都有樹蔭遮避,很適合走走看看!!!
善良淳樸的包車師傅帶我們到了太魯閣的第二個景點,砂卡礑步道。看着狹長的步道,以為走走不會很久,殊不知。。。步道都在峭壁下開鑿的,一邊是峭壁,一邊就是峽谷和溪水。步道都有護欄,寬度也夠,所以非常安全。一開始還饒有興緻地走,說終點有五間屋還是什麼記不清了,但是越走越覺得遙遙無期啊,小夥伴們都累趴了,一直找地方坐下歇歇,不過最終大家還是堅持到了最後!只不過那個終點有點坑。。哈哈,不過這樣的行走回憶起來還是很有趣的。
太魯閣公園中,我最喜歡的是砂卡礑步道。清泉石上流,蒼翠滿溝壑。河道兩岸層層疊疊記載着歷史的年輪,河床中清晰的石頭紋理展示出石頭表裡如一的品質。還有一條原住民出行的通道,大部分是鑿山而成。所有這些都显示出原生態的自然景觀。
砂卡當步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砂卡當隧道的下方,是一處沿着河谷的步道。一邊是懸崖峭壁,時有野猴成群出沒,一邊這是湍急的河谷,流水碧藍,十分的漂亮,河谷中亂世遍地,十分的漂亮,來回至少要5-6公里,但非常值得走走,感受着太魯閣的原始之美。
砂卡礑步道,一邊是碧綠的溪流,一邊是岩石或森林。緩步慢行,可體驗蛙蛙奏鳴曲、岩壁上的抽象畫、蕨壁的生態之美。
風景好,天氣好,加在一起心情好!還有好吃噠,有機會還會去!
砂卡當步道是太魯閣公園內最著名的景點,在太魯閣大橋邊。步道的一邊是懸崖,另外一邊是河谷。河水非常的清澈湛藍,邊上的懸崖的樹林里還有很多猴子,有時候他們會下來問遊客要食物,非常的有意思。
在花蓮我們全程包車,所以這也是包車司機推薦我們的行程之一。看慣了海水海灘難免有些審美疲勞,來到灌木叢林的索道一路徒步登頂也不失為一種調劑。滿眼望去除了綠,綠,還是綠,又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番心情
砂卡礑步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最出名的步道,景色奇絕,這個步道是沿著砂卡礑溪旁的山壁開鑿而成,步行時感覺象是走在岩石下,另一側則是清徹碧綠的溪谷,行走時不覺悶熱,砂卡礑溪水質含有碳酸鈣,所以看起來是綠色的,據說全世界碳酸鈣溪谷僅此一個,賣飲料小吃的小伙子叫馬告真是個人才,有本事忽悠得每個遊客都光顧他的生意,香腸和烤地瓜確實好吃。
進入太魯閣的第一個步道,景色非常不錯,遊人也不是很多,而且有很多外國人,稍微多走半小時,就基本上沒人了,這麼好的景區,根本就沒有門票一說,自然風光本來就是屬於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