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后的周末,天氣預報一直有雨,周五的預報升級有暴雨。許多人因此取消了周末出遊計劃,朋友老操的愛人蓄謀已久的高淳老街之行也化為泡影。而我的績溪家朋行程在模稜兩可之中居然成行,似乎在冥冥之中已成定數。事情是這樣的:周五,朋友四人在蕪湖商定,看天氣決定周末活動內容。周六上午十時半許,教授講完課,剩下的都是自由活動時間。此時天氣尚好,於是二話不說,直奔績溪縣家朋鄉。車從南陵上高速,經宣城至寧國下高速午餐,復上高速,在金沙出口下,有指示路牌引往。最喜歡這雨後的柏油路,黑黝黝的發光。蜿蜒於青山綠水之中,宛如一條紐帶,連接着江南的美麗鄉村。下午二點到達家朋。天很熱,棉毛褲限制了步伐。而藍天白雲下的古村和盤托出她的美麗,任由你的目光打量,任由你的相機捕着,不再羞怯。村口,典型徽派的牆上寫着“千年水街;磡頭古村”字樣。沿巷子進入,水街歷歷在目。家朋鄉政府落在磡頭村,因為一級戰鬥英雄許家朋烈士出生於此,故而改名。水街建在雲川溪兩側,因落差較大,流水淙淙。沿河街面鋪着花崗岩條石,十餘座橋樑誇在溪上,有《清明上河圖》局部韻味。街兩邊,徽派建築錯落有致,多條小巷深處貫通,節婦牌坊記錄滄桑,半月形的洗硯池池水清澈,倒影綽綽。說不盡水街的行雲流水,道不完古村的千古佳話。二十年前,因扶貧掛職來過一次並留宿一晚。印象中,沒有這麼多的橋,也沒有許多的硬質路面,更沒有處處聳立的樓房,唯有烈士陵園的記憶未變。六年前組織“皖南地形地貌考察團”路過附近,記憶的屏幕再次映出那晚的小橋流水,匆忙帶領大家趕往。只可惜,天色已晚,來不及拍下第二張照片就匆匆離去。這次的時間是充裕的,山區油菜花已盛名遠播,從水街出來就去領略一番。雖然已是尾花期,黃花綠恭弘=叶 恭弘依然把這小小盆地點綴的一片盎然。環視四周,三屏鼎立,六峰環峙,好一個俊秀山川。正在發獃,一隊人馬從方家村方向登山歸來,心裏好生羡慕。好想在這裏住上一晚,在流水潺潺的催眠曲中,把“徽州古村落的明珠”攬入夢鄉。還是留些牽挂吧,車子離開的瞬間,已把再來的路線收藏。也許下次再來時,按下快門手,不再為密如蛛網的各類電線而遲疑。
景色美,值得來,人也好,反正就是好
安徽績溪家朋鄉坎頭村,春天賞油菜花是其最大亮點,最佳觀景平台在一座小山上,需要一定體力。坎頭村本身也是古色古香的寧靜小山村,保存有很多古建築值得一看。旅行時間最好是春天。
江南水鄉,一派祥和的氛圍,不是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別有一番風味,整個千年小村落的水街就我一個遊客在徜徉,漫步在水街,沒有遊客的喧囂,沒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原生態的展現在我的面前。村外的小山農田也留下了我的身影,村民淳樸安詳,非常值得一游。
皖南宣城績溪家朋鄉的一座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風淳樸,毫無商業氣息,春天是看油菜花的勝地,一天水街橫貫鄉村,流水潺潺,在夕陽西下和朝陽映照下堪稱攝影基地。
非常休閑的一個好去處,水街的古樸,梅干嶺的梯田都是難得的好景,可惜去時油菜花未開,小有遺憾,也算是為下次再去留了個借口。小集鎮上住戶非常好客,無論吃住,雖是生意住來,但淳樸的民風很少有景區可感受到的了。
磡頭村就和家朋鄉連在一起,民風淳樸,鄉民厚道,看油菜花時住過這裏,其實,這裏的油菜花倒沒啥特色,不知怎地名聲在外了朋友介紹的
依山而立,沿山而上的公路蜿蜒曲折,不過菜花慢慢進入眼帘,一小片,一大片,一層連着一層,慢慢地有了一些氣勢。我們忍不住離開大路,轉入田間地頭(因此我們並未到達觀景的最佳地點梅干嶺),近距離感受油菜花的怒放,淡淡的清香,濃艷的金黃。
小景點,風景還算不錯,路過正好逛逛
清明節后的周末,天氣預報一直有雨,周五的預報升級有暴雨。許多人因此取消了周末出遊計劃,朋友老操的愛人蓄謀已久的高淳老街之行也化為泡影。而我的績溪家朋行程在模稜兩可之中居然成行,似乎在冥冥之中已成定數。事情是這樣的:周五,朋友四人在蕪湖商定,看天氣決定周末活動內容。周六上午十時半許,教授講完課,剩下的都是自由活動時間。此時天氣尚好,於是二話不說,直奔績溪縣家朋鄉。車從南陵上高速,經宣城至寧國下高速午餐,復上高速,在金沙出口下,有指示路牌引往。最喜歡這雨後的柏油路,黑黝黝的發光。蜿蜒於青山綠水之中,宛如一條紐帶,連接着江南的美麗鄉村。下午二點到達家朋。天很熱,棉毛褲限制了步伐。而藍天白雲下的古村和盤托出她的美麗,任由你的目光打量,任由你的相機捕着,不再羞怯。村口,典型徽派的牆上寫着“千年水街;磡頭古村”字樣。沿巷子進入,水街歷歷在目。家朋鄉政府落在磡頭村,因為一級戰鬥英雄許家朋烈士出生於此,故而改名。水街建在雲川溪兩側,因落差較大,流水淙淙。沿河街面鋪着花崗岩條石,十餘座橋樑誇在溪上,有《清明上河圖》局部韻味。街兩邊,徽派建築錯落有致,多條小巷深處貫通,節婦牌坊記錄滄桑,半月形的洗硯池池水清澈,倒影綽綽。說不盡水街的行雲流水,道不完古村的千古佳話。二十年前,因扶貧掛職來過一次並留宿一晚。印象中,沒有這麼多的橋,也沒有許多的硬質路面,更沒有處處聳立的樓房,唯有烈士陵園的記憶未變。六年前組織“皖南地形地貌考察團”路過附近,記憶的屏幕再次映出那晚的小橋流水,匆忙帶領大家趕往。只可惜,天色已晚,來不及拍下第二張照片就匆匆離去。這次的時間是充裕的,山區油菜花已盛名遠播,從水街出來就去領略一番。雖然已是尾花期,黃花綠恭弘=叶 恭弘依然把這小小盆地點綴的一片盎然。環視四周,三屏鼎立,六峰環峙,好一個俊秀山川。正在發獃,一隊人馬從方家村方向登山歸來,心裏好生羡慕。好想在這裏住上一晚,在流水潺潺的催眠曲中,把“徽州古村落的明珠”攬入夢鄉。還是留些牽挂吧,車子離開的瞬間,已把再來的路線收藏。也許下次再來時,按下快門手,不再為密如蛛網的各類電線而遲疑。
景色美,值得來,人也好,反正就是好
安徽績溪家朋鄉坎頭村,春天賞油菜花是其最大亮點,最佳觀景平台在一座小山上,需要一定體力。坎頭村本身也是古色古香的寧靜小山村,保存有很多古建築值得一看。旅行時間最好是春天。
江南水鄉,一派祥和的氛圍,不是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別有一番風味,整個千年小村落的水街就我一個遊客在徜徉,漫步在水街,沒有遊客的喧囂,沒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原生態的展現在我的面前。村外的小山農田也留下了我的身影,村民淳樸安詳,非常值得一游。
皖南宣城績溪家朋鄉的一座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風淳樸,毫無商業氣息,春天是看油菜花的勝地,一天水街橫貫鄉村,流水潺潺,在夕陽西下和朝陽映照下堪稱攝影基地。
非常休閑的一個好去處,水街的古樸,梅干嶺的梯田都是難得的好景,可惜去時油菜花未開,小有遺憾,也算是為下次再去留了個借口。小集鎮上住戶非常好客,無論吃住,雖是生意住來,但淳樸的民風很少有景區可感受到的了。
磡頭村就和家朋鄉連在一起,民風淳樸,鄉民厚道,看油菜花時住過這裏,其實,這裏的油菜花倒沒啥特色,不知怎地名聲在外了朋友介紹的
依山而立,沿山而上的公路蜿蜒曲折,不過菜花慢慢進入眼帘,一小片,一大片,一層連着一層,慢慢地有了一些氣勢。我們忍不住離開大路,轉入田間地頭(因此我們並未到達觀景的最佳地點梅干嶺),近距離感受油菜花的怒放,淡淡的清香,濃艷的金黃。
小景點,風景還算不錯,路過正好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