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翻越米拉山口,就到了尼洋河流域,海拔降低,藍天白雲,爽心悅目。很快就到了318國道旁邊的太昭古城。我們下車來拍照,過了木橋,就是太昭古村落,遊客很少,已經沒落。清末年間,這裏曾人口眾多,店鋪林立,市鎮繁華,是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在清澈的尼洋河畔,靜靜地,聆聽歷史的變遷,訴說著久遠的故事……
清末,清政府在此設立太昭宗,當時人口眾多,市鎮繁華,店鋪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個香火鼎盛的廟宇,自古進藏有四條路——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東道、川藏驛道,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條路都要經過太昭,是清末西藏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
太昭古城,美麗在細節中。藏青色的尼洋河流過古城,河邊的唐柳青青,從稀疏的柳恭弘=叶 恭弘仰望蔚藍的晴空,恍若回到了江南。尼桑花質樸,鮮艷而高貴,她們在陽光下迎着風怒放,每一朵,都是一格風景。河水,索橋,石橋,門坊,陳列館,寺廟,經幡,轉經筒,尼瑪石等等,這一切構築了古城別樣的美。記住,從拉薩去林芝或是林芝返回拉薩,經過這裏下車轉一轉,回想文成公主在此歇腳,那些無法消逝的故事。
太昭古城是進藏的一處驛站,追溯歷史可以到唐朝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漢藏聯姻的故事,這裏曾經留下他們的步履。古城不大,小路中央是一個樞紐地段,豎了一塊石碑,名曰八角街。八角街的八角,可以想象當時的繁華。幾個藏娃怔怔地看着我們,有一個坐在門檻上,有些慵懶的樣子。有藏民把牛糞糊上牆,據說這是一種習俗,是富裕的象徵。
太昭古城位於拉薩至林芝的318國道左側,每次經過,旅遊車就會停車讓大家到古城逛一逛。古城不大,人口稀少,並不熱鬧,但是群山、江水、柳樹、牌坊、廟宇,昭示這裏曾經的輝煌。清末,清政府在此設立太昭宗,當時人口眾多,市鎮繁華,店鋪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個香火鼎盛的廟宇,自古進藏有四條路——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東道、川藏驛道,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條路都要經過太昭,是清末西藏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
Maria_Small: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太昭村
Raelynn_Snider: 我推薦太昭古城,藏王避雨石,茶馬古驛站,太昭陳列館,唐蕃古道
車子翻越米拉山口,就到了尼洋河流域,海拔降低,藍天白雲,爽心悅目。很快就到了318國道旁邊的太昭古城。我們下車來拍照,過了木橋,就是太昭古村落,遊客很少,已經沒落。清末年間,這裏曾人口眾多,店鋪林立,市鎮繁華,是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在清澈的尼洋河畔,靜靜地,聆聽歷史的變遷,訴說著久遠的故事……
清末,清政府在此設立太昭宗,當時人口眾多,市鎮繁華,店鋪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個香火鼎盛的廟宇,自古進藏有四條路——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東道、川藏驛道,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條路都要經過太昭,是清末西藏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
太昭古城,美麗在細節中。藏青色的尼洋河流過古城,河邊的唐柳青青,從稀疏的柳恭弘=叶 恭弘仰望蔚藍的晴空,恍若回到了江南。尼桑花質樸,鮮艷而高貴,她們在陽光下迎着風怒放,每一朵,都是一格風景。河水,索橋,石橋,門坊,陳列館,寺廟,經幡,轉經筒,尼瑪石等等,這一切構築了古城別樣的美。記住,從拉薩去林芝或是林芝返回拉薩,經過這裏下車轉一轉,回想文成公主在此歇腳,那些無法消逝的故事。
太昭古城是進藏的一處驛站,追溯歷史可以到唐朝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漢藏聯姻的故事,這裏曾經留下他們的步履。古城不大,小路中央是一個樞紐地段,豎了一塊石碑,名曰八角街。八角街的八角,可以想象當時的繁華。幾個藏娃怔怔地看着我們,有一個坐在門檻上,有些慵懶的樣子。有藏民把牛糞糊上牆,據說這是一種習俗,是富裕的象徵。
太昭古城位於拉薩至林芝的318國道左側,每次經過,旅遊車就會停車讓大家到古城逛一逛。古城不大,人口稀少,並不熱鬧,但是群山、江水、柳樹、牌坊、廟宇,昭示這裏曾經的輝煌。清末,清政府在此設立太昭宗,當時人口眾多,市鎮繁華,店鋪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個香火鼎盛的廟宇,自古進藏有四條路——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東道、川藏驛道,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條路都要經過太昭,是清末西藏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