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趙雷一句的歌詞:大昭寺廣場鋪滿陽光,打一壺甜茶,我們聊著過往,如詞一般的暖,如歌一般的美,稱爲世界宇宙中心,信仰的天堂,
現在的大昭寺廣場比以前要現代很多,雖然廣場和八廓街的店鋪外觀依然是傳統藏式的,不過人們的着裝和店鋪內的裝修和貨品都已經很現代了。多年以前在大昭寺門口有很多長期磕長頭的信眾,現在廣場上只是偶爾有跪地磕頭的人。煨桑也因為有安全隱患而停止了。不過,和以往一樣,大多數旅遊或者朝聖的人還是按照傳統,繞着八廓街和大昭寺順時針轉經,這也是當地的習俗之一。遊客如果想進入大昭寺遊覽,就要到正門側面去買票。大昭寺所在的區域是老城區和旅遊區,所以這裏一直都很熱鬧,遊人很多,店鋪的生意始終都是那麼好。
壯觀而仆實的一藏族節日,點酥油燈是燃燈節的傳統習俗。節日這天,藏區各大寺廟,信眾家中點燃一盞盞酥油燈供,祭奠宗喀巴大師。不管是寺廟,還是信眾家中,燃燈節需要的酥油燈必須提前幾天準備好。燃燈節期間寺廟裡的喇嘛每個人都要做30盞以上的酥油燈。酥油燈的數量都是單數,因為在藏族人的觀念中,單數代表吉祥。人們還會在燃燈節吃“藏粑面粥”,即用糌粑面(即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茶恭弘=叶 恭弘末和少量鹽巴等煮成的粥。燃燈節當晚8點鐘,大昭寺門前,水泄不通。法號,法螺、金嗩吶聲響起,僧人們在道路兩側、佛塔周圍、殿堂屋頂、窗檯、室內佛堂、佛龕、供桌等以及凡能點燈的台階上,點上一盞盞酥油供燈,並在佛堂內供一碗凈水,燈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燈火通明。特別是大昭寺寺頂圍牆上那一圈圈閃閃爍爍、連成一片的酥油燈光,遠遠眺望,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此時,信徒們齊聲唱起經文,悼念宗喀巴大師,場面肅穆、莊重。
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
很多特別虔誠的佛教信徒,真是三步一叩頭的來到了這裏
如同趙雷一句的歌詞:大昭寺廣場鋪滿陽光,打一壺甜茶,我們聊著過往,如詞一般的暖,如歌一般的美,稱爲世界宇宙中心,信仰的天堂,
現在的大昭寺廣場比以前要現代很多,雖然廣場和八廓街的店鋪外觀依然是傳統藏式的,不過人們的着裝和店鋪內的裝修和貨品都已經很現代了。多年以前在大昭寺門口有很多長期磕長頭的信眾,現在廣場上只是偶爾有跪地磕頭的人。煨桑也因為有安全隱患而停止了。不過,和以往一樣,大多數旅遊或者朝聖的人還是按照傳統,繞着八廓街和大昭寺順時針轉經,這也是當地的習俗之一。遊客如果想進入大昭寺遊覽,就要到正門側面去買票。大昭寺所在的區域是老城區和旅遊區,所以這裏一直都很熱鬧,遊人很多,店鋪的生意始終都是那麼好。
壯觀而仆實的一藏族節日,點酥油燈是燃燈節的傳統習俗。節日這天,藏區各大寺廟,信眾家中點燃一盞盞酥油燈供,祭奠宗喀巴大師。不管是寺廟,還是信眾家中,燃燈節需要的酥油燈必須提前幾天準備好。燃燈節期間寺廟裡的喇嘛每個人都要做30盞以上的酥油燈。酥油燈的數量都是單數,因為在藏族人的觀念中,單數代表吉祥。人們還會在燃燈節吃“藏粑面粥”,即用糌粑面(即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茶恭弘=叶 恭弘末和少量鹽巴等煮成的粥。燃燈節當晚8點鐘,大昭寺門前,水泄不通。法號,法螺、金嗩吶聲響起,僧人們在道路兩側、佛塔周圍、殿堂屋頂、窗檯、室內佛堂、佛龕、供桌等以及凡能點燈的台階上,點上一盞盞酥油供燈,並在佛堂內供一碗凈水,燈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燈火通明。特別是大昭寺寺頂圍牆上那一圈圈閃閃爍爍、連成一片的酥油燈光,遠遠眺望,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此時,信徒們齊聲唱起經文,悼念宗喀巴大師,場面肅穆、莊重。
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
很多特別虔誠的佛教信徒,真是三步一叩頭的來到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