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濟村是有文化底蘊的古村,出了26名進士,進入仕途者百餘人,宋代名相李綱和文天祥之母都是大濟人,如此科舉成就可謂輝煌。村中的雙門橋,取雙門進士之意,激勵後人進取。
大濟村有雙門橋、雙門園,還有盧福神廟。村中心的集市上老人們並排坐在街邊曬着太陽、彼此聊聊天。生活悠然自得,人們過着平靜和諧的生活
上周乘坐今年剛開通不久的上海直達慶元的動車前往慶元看冬泳比賽,順便遊覽了慶元的代表性景點,其中之一就是大濟村,只有幾百人的古村非常安靜,遠離了都市的喧囂,也沒有一般農村的煩躁,有如世外桃源一般,但它在歷史上聲名顯赫,是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屢次提到的“進士村”。 地址交通:大濟村,位於慶元縣城東南2公里,離縣城中心差不多10公里的樣子,我們是從慶元縣城自駕前往的,路況很好,約半小時車程,村裡有空位就可停車。 門票價格:免費参觀 整體介紹:原名叫欏洋源,因當地一大片欏樹林而得名,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吳姓遠祖吳崇煦從紹興遷入此地后,希望子孫後代均具經邦濟世之才,從而把村名改為大濟,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大濟村不大,但歷代文風興盛,宋代以來出了26名進士,出仕者百餘人,故有“進士村”的美譽。如今的大濟村依然只是一個小村,村裡住着幾十多戶人家。走進村裡,小弄縱橫,幽靜而古樸,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完好地保存有明代民居聿新堂、懷德堂、世德堂、裕德堂等古建築,還有木屋廊橋雙門橋等等,徜徉於村中的青磚古道,空氣中也彷彿幽幽漂浮着詩書禮儀的氣息。如今村裡幾乎沒有什麼商業氣息,小賣部都很少,但也有不錯的民宿和書店咖啡店,住在村裡,沒事逛逛那些古老的明清歷史建築,有種別樣的感覺,彷彿來到了避世隱居之所。
光臨千年古村慶元大濟,你會感覺到豐厚的宋元明清文化氛圍。在宋元明清時期文人輩出,各領風騷,幾經滄海桑田,先輩們的輝煌業績早已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透過先賢遺迹,不由令人遙想那段曾經輝煌的歷史,還有那段歷史給人真切的震撼力,如果有時間隧道,真想穿越千年,去看一看那鼎盛的家族和繁華的村莊,但現實中我們只能通過史料記載和歷史遺迹,去叩問那段非同尋常的往事。“天馬召嶢佳氣殊,象形宜人瑞靈圖。騰驤欲騁追風足,蹀躞與同伏櫪駒。雲彩繽紛凝錦障,花光燦漫似流蘇。道林過此應心嘗,買隱何嫌山徑紆。”此天馬山詩,出於康熙三年慶元知事程維伊之手。大濟村位於天馬山①南麓,東徑119º4′,北緯27º36′,海拔390米,距城2~3公里。地勢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部為群峰所據,千米以上山峰有四座,西部為河谷盤地。濟川溪發源於天馬南麓,流經回龍山形成瀑布直瀉濟川溪。村位於濟川溪中段(地方盤有謂落灘船之稱),東南麓下灘溪發源。西南麓金溪發源。三溪不似川字同匯於松源河,故有濟川之稱。吳氏五世肇基始祖吳崇煦公,最初開發下灘溪與濟川溪交匯之沖積淤“小濟”為村。繼則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4)轉向天馬山南麓開發(即大濟村)當時土名“欏垟源”(以盛產欏木命名)后經崇煦公改名“大濟”。含子孫具有經邦濟世之義。吳氏早於慶元未建制前193年開發大濟村(慶元置縣於南宋1197年),迄今已有千年歷史。
Maria_Small: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大濟村
Raelynn_Snider: 我推薦慶元古橋,雙門橋,慶元縣香菇博物館,大濟村,香菇城(慶元)
大濟村是有文化底蘊的古村,出了26名進士,進入仕途者百餘人,宋代名相李綱和文天祥之母都是大濟人,如此科舉成就可謂輝煌。村中的雙門橋,取雙門進士之意,激勵後人進取。
大濟村有雙門橋、雙門園,還有盧福神廟。村中心的集市上老人們並排坐在街邊曬着太陽、彼此聊聊天。生活悠然自得,人們過着平靜和諧的生活
上周乘坐今年剛開通不久的上海直達慶元的動車前往慶元看冬泳比賽,順便遊覽了慶元的代表性景點,其中之一就是大濟村,只有幾百人的古村非常安靜,遠離了都市的喧囂,也沒有一般農村的煩躁,有如世外桃源一般,但它在歷史上聲名顯赫,是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屢次提到的“進士村”。 地址交通:大濟村,位於慶元縣城東南2公里,離縣城中心差不多10公里的樣子,我們是從慶元縣城自駕前往的,路況很好,約半小時車程,村裡有空位就可停車。 門票價格:免費参觀 整體介紹:原名叫欏洋源,因當地一大片欏樹林而得名,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吳姓遠祖吳崇煦從紹興遷入此地后,希望子孫後代均具經邦濟世之才,從而把村名改為大濟,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大濟村不大,但歷代文風興盛,宋代以來出了26名進士,出仕者百餘人,故有“進士村”的美譽。如今的大濟村依然只是一個小村,村裡住着幾十多戶人家。走進村裡,小弄縱橫,幽靜而古樸,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完好地保存有明代民居聿新堂、懷德堂、世德堂、裕德堂等古建築,還有木屋廊橋雙門橋等等,徜徉於村中的青磚古道,空氣中也彷彿幽幽漂浮着詩書禮儀的氣息。如今村裡幾乎沒有什麼商業氣息,小賣部都很少,但也有不錯的民宿和書店咖啡店,住在村裡,沒事逛逛那些古老的明清歷史建築,有種別樣的感覺,彷彿來到了避世隱居之所。
光臨千年古村慶元大濟,你會感覺到豐厚的宋元明清文化氛圍。在宋元明清時期文人輩出,各領風騷,幾經滄海桑田,先輩們的輝煌業績早已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透過先賢遺迹,不由令人遙想那段曾經輝煌的歷史,還有那段歷史給人真切的震撼力,如果有時間隧道,真想穿越千年,去看一看那鼎盛的家族和繁華的村莊,但現實中我們只能通過史料記載和歷史遺迹,去叩問那段非同尋常的往事。“天馬召嶢佳氣殊,象形宜人瑞靈圖。騰驤欲騁追風足,蹀躞與同伏櫪駒。雲彩繽紛凝錦障,花光燦漫似流蘇。道林過此應心嘗,買隱何嫌山徑紆。”此天馬山詩,出於康熙三年慶元知事程維伊之手。大濟村位於天馬山①南麓,東徑119º4′,北緯27º36′,海拔390米,距城2~3公里。地勢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部為群峰所據,千米以上山峰有四座,西部為河谷盤地。濟川溪發源於天馬南麓,流經回龍山形成瀑布直瀉濟川溪。村位於濟川溪中段(地方盤有謂落灘船之稱),東南麓下灘溪發源。西南麓金溪發源。三溪不似川字同匯於松源河,故有濟川之稱。吳氏五世肇基始祖吳崇煦公,最初開發下灘溪與濟川溪交匯之沖積淤“小濟”為村。繼則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4)轉向天馬山南麓開發(即大濟村)當時土名“欏垟源”(以盛產欏木命名)后經崇煦公改名“大濟”。含子孫具有經邦濟世之義。吳氏早於慶元未建制前193年開發大濟村(慶元置縣於南宋1197年),迄今已有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