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評價贏取獎品Trip Moments附加資料附近推薦更多建議
3.9/5很好
全部(48)
最新
好評(25)
負評(5)
附圖(32)
Trip Moments
在梅州那寬闊的梅江之上,橫跨著一座白色的長橋――梅東橋。站在橋上,你便能遠眺到位於梅江下游的一個鎮子,這便是鬆口古鎮,一個充滿著南洋色彩的嶺南名鎮。
走進古鎮內,一種懷舊風撲面而來,青灰色的石板街、街道兩旁是高高建起的房屋,無論是屋角的青苔、還是脫落的牆壁、亦或是纏繞著的電線,都給人一種“年代久遠”的直觀感受。街上慢悠悠行走著的路人,坐在屋門口休息的老人,更是讓人感受到鬆口古鎮歷經歲月沉澱之後留下來的那一份穩重。
由於鬆口古鎮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梅江又從這裡穿過,所以自古以來,鬆口古鎮的水陸交通都十分便利,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鬆口古鎮還是當年客家人出南洋的始發站。當時的鬆口商貿繁榮,很早的時候,就有了“洋貨”和“洋樓”。
在鬆口古鎮裡,你依然還能見到這些中西結合的建築,雖然不再光鮮亮麗,卻更有一番韻味。古鎮裡的這一處碼頭,是最能彰顯鬆口當年商貿發達的一處景點,在階梯上,還設定了許多青銅雕像,都是客家人當年通過這個碼頭搬貨運貨的場景,和家人送別的場景,表現了客家人勤勞、團結的精神。
Hehe_Hexiaoxi💫這裡是歷史上商業貿易繁榮之地,屬商貿重鎮,有著“自古不認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後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其客家山歌更馳名中外,文物古跡天然風景比比皆是。梅州千年古鎮鬆口是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始居地之一。
💫古街上最多舊時賣企爐餅的,我想大概當年客家先民從此出發,是不是也要帶上幾塊企爐餅作乾糧。
💫火船碼頭是鬆口古鎮不可不去的地方之一,這裡依然是百年前的舊貌。舊時,江西、福建及蕉嶺、平遠一帶人出南洋均從鬆口火船碼頭搭乘電輪,由汕頭港轉乘大輪,這裡成了客家人飄洋過海生離死別的第一站。
💫據說火船碼頭在最繁華時每天有300多條來往船隻停泊,有6000多位旅客從這裡進出,盛況可想而知。來到梅州的各個古村,都會有人叫你來品味一下他們的仙人粄,它有點類似龜苓膏或者是涼粉,但都不是,這味道還是有點區別的,但是功效應該都是清涼消暑吧。
timetrees
鬆口碼頭,當年客家遊子下南洋的始發地站在碼頭回憶起外婆的父親就是從這出發去了新加坡,從中學教師到校長,經曆日軍侵略東南亞,死里逃生…祖國解放后毅然回鄉任教
南洋古道,漂泊從這裏開始。外婆的爸爸當年就是從這裏出發到南洋謀生,在曼谷謀了個公務員的差事以前村裡面的首富也是從這裏下南洋割橡膠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毅然回家鄉建設祖國
來到梅州就一定要到“鬆口古鎮”來看看,這裏還是自駕開車會比較方便。鬆口鎮是古時嶺南四大古鎮之一,爲廣東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內核區,鬆口港過去曾是廣東內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是一個擁有1200年歷史的古鎮,保存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因地處閩粵要衝,舊時水路發達,鬆口鎮也成爲明末清初閩粵贛地區客家人出南洋的首站。鬆口鎮歷史悠久,自古有“鬆口不認州”的說法,明清時期已經是嘉應州(今梅州)最繁華的鄉鎮之一。人口密度和商業繁華程度超過了嘉應州(今梅州)其他鄉鎮、地區。走進鬆口鎮,街道是沿著梅江連綿而逶迤地延伸著,兩旁既有古樸傳統的木板鋪面,也有南洋風格古騎樓建築。時過境遷,現在鬆口的年輕人都到大城市去了,小鎮靜了下來。街道靠梅江的一邊,每隔十幾米都有一個下江的火船碼頭,據說火船碼頭在最繁華時每天有300多條來往船隻停泊,有6000多位旅客從這裏進出,盛況可想而知。碼頭處的幾座銅人像,在多年的風吹日晒雨淋中屹立不倒,見證了每位出海人與家人的離別與重聚。正對火船碼頭是鬆口鎮最豪華的松江大酒店,也是1950年前梅州最大的旅舍。慢慢的走在小街上感受當年曾經的繁華!到了梅州一定要品嘗一下最正宗的客家菜,梅菜扣肉,腌面,全豬湯,三及第湯,老鼠粄等美食!
鬆口古鎮,是明末以後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地處梅縣區東北部、梅江下游,臨近粵閩贛三省省際。更是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始居地之一。從梅州有班車到鬆口,也可包出租車300/日,我是包出租車,去了幾個地方,如果幾個人一起還是比較划算。
鬆口古鎮就那麼幾條老街,比較有名的就是鬆口碼頭和松江大酒店,碼頭後面有一個停車場,還算方便。碼頭是遊客打卡點,壁畫和雕塑都是熱門的拍照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