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打卡熱點
東海觀音寺,規模不大,但觸摸生奇,含情多致,曆史非常久遠。相傳,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有一個高僧叫慧鍔,身負重任,曆經艱難,爬山涉水,風塵僕僕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來到中國山西五台山,準備請其中的一尊檀香木雕觀音像回日本供奉。五台山的方丈見慧鍔十分虔誠,便贈於他。慧鍔高興極了,手捧觀音像,立即返回,來到大海邊,他三次起航,欲東渡日本,卻被風暴、雲霧、鐵蓮花三次所阻,不得不將這尊觀音像就近供奉在普陀山的雙峰山下。
這尊觀音心十分善良,決定去一凡地,為一方百姓普渡眾生,觀音深思熟慮,選擇了有奉敬賢人之稱的奉賢柘林。於是施展佛法,風起雲湧,徑直來到現在的海灣地區。當時,正在捕魚、拾海鮮的漁民見觀音從“海天佛國”普陀山方向徐徐渡來,十分虔誠地跪拜這後,便合力將觀音請進海塘內,供奉在一鄔姓漁民家中。消息傳開,方圓百裡的漁民前往燒香叩拜,從此這尊從普陀山來的觀音保佑風調雨順,出海平安。當地百姓有了錢,便齊心協力造了這座普陀寺。觀音也特別顯靈,逐漸使杭州灣北岸一帶成了魚米之鄉、膏腴之地。
寺院在原有的基礎上正在進行新的設計,規劃包括東海寶塔、圓通寶殿、天王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殿、藥師殿等建築。相信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是一座上海唯一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的清淨道場呈現在信眾和遊客面前,為海灣旅遊區增添一個新的宗教景點。
二嚴寺又名“佛閣”,始建於元代,佔地7000平方米,至今已有800餘年歷史。寺內原有一尊由百年樟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可惜在“文革”中被毀。古寺於1993年因市政建設遷至現址,並與江海鎮張翁廟合并。寺廟由大雄寶殿、天王殿、玉佛樓等建築組成。寺內植有宋代古銀杏樹雌雄兩株,至今依然枝繁葉茂,遠近聞名。涅磐經十七曰“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稱為“福智二嚴”,故取名“二嚴寺”。
今天的七寶寺乃移址重建於2002年,漢唐建築風格,樸素大方,莊嚴肅穆,總體上分寺、園兩部分,佔地43畝。有教寺橋、正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經堂、法堂、藏經樓、六十星宿長廊、寶塔。寺院內東有牡丹花園和聚寶蓮池。牡丹花園有牡丹亭。聚寶蓮池匯聚了鎮寺六寶鑄銅雕塑,飛來佛鑄銅佛像現在飛來佛殿裡供奉。聚寶蓮池周圍設有畫廊和詩廊,美其名曰“古風長廊”。
寺院西設慧心花園。花園裡樹木、綠草、繁花叢生,另有聽松亭、豐日亭、經幢台,經幢台雕刻精細,頗具觀賞價值。在原西南角為壘巉崖,含"河梁棧道"、"崖上桃紅"、"孤山雲台"、"弈林風雲"四景,天王殿前設廣場,信奉可在廣場上燃香供奉許願。寺臨蒲匯塘河與橫瀝涇河交匯處,別有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