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衙是歷史上徽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徽州文化精華最集中的展示地,是古徽州府的象徵,然而隨着歲月流逝和時代嬗變,老徽州府衙絕大部分已不存在,只剩下少數遺構。為了使悠久而厚重的徽文化在新世紀得到展現,歙縣人民政府於2009年4月啟動修復,2012年11月重展風采
徽州古城的府衙保存了明朝時候的格局,坐北向南,軸線對稱,中央主堂,兩側輔助。從照壁到知府廨,各院落之間距離、比例,好比縮小的故宮。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宋,明,清多次修繕。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築規制,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復。徽州府衙總佔地面積2.4公頃,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整體建築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體現了徽派建築的精髓。
[打卡]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美麗],真的是感受到了积極的力量,歷史的腳步,沉浸在是空理!!很喜歡這裏。。
“三月,追隨春天的腳步,赴一場千里之外的醉美盛宴”(三十二),“徽州府衙”,坐落於歙縣徽州古城內,為古徽州府治所在,始建於北宋,明正統、弘治、崇禎,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時多有重修,現在看到的“徽州府衙”是2009年,歙縣政府投資,參照明弘治《徽州府治》所記載的府治工廨圖,及歙縣現有的明中期的建築遺存,在原址上重建的,基本上保留了原汁原味,對於了解徽州歷史很有幫助,也是游徽州古城的必游之地。
徽州府衙是歷史上徽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徽州文化精華最集中的展示地,是古徽州府的象徵,然而隨着歲月流逝和時代嬗變,老徽州府衙絕大部分已不存在,只剩下少數遺構。為了使悠久而厚重的徽文化在新世紀得到展現,歙縣人民政府於2009年4月啟動修復,2012年11月重展風采
徽州古城的府衙保存了明朝時候的格局,坐北向南,軸線對稱,中央主堂,兩側輔助。從照壁到知府廨,各院落之間距離、比例,好比縮小的故宮。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宋,明,清多次修繕。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築規制,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復。徽州府衙總佔地面積2.4公頃,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整體建築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體現了徽派建築的精髓。
[打卡]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美麗],真的是感受到了积極的力量,歷史的腳步,沉浸在是空理!!很喜歡這裏。。
“三月,追隨春天的腳步,赴一場千里之外的醉美盛宴”(三十二),“徽州府衙”,坐落於歙縣徽州古城內,為古徽州府治所在,始建於北宋,明正統、弘治、崇禎,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時多有重修,現在看到的“徽州府衙”是2009年,歙縣政府投資,參照明弘治《徽州府治》所記載的府治工廨圖,及歙縣現有的明中期的建築遺存,在原址上重建的,基本上保留了原汁原味,對於了解徽州歷史很有幫助,也是游徽州古城的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