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薩神廟和托瑪農神廟離的很近。托瑪農神廟是這兩座中比較完整的一個,在我看來也比較有趣,但他們都很棒。周薩神廟是一座小而裝飾華麗的寺廟(就像教堂的規模)。它不是熱門景點,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還是值得一去的。
更多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二者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
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 Say)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
從以王宮為起點的主要通道向正東方向前進,會看到分布在道路南北兩側有兩個差不多同等規模的小寺院,在兩旁互相呼應。北側是,南側是周薩神廟。兩個小寺院都是同時期的建築,都是平地式的寺院。周薩神廟裡存著數量眾多的蒂巴特女神的浮雕,其中硃紅色顏料的女神像是建造當時就存在的。
周薩神廟雖然規模不大,但值得中國遊客特別關注;因為它是由中國工作隊負責維修的。中國工作隊經過多年努力,使其狀況有所好轉,以達到它的姐妹殿托瑪儂神廟的水平。
周薩神廟和托瑪農神廟離的很近。托瑪農神廟是這兩座中比較完整的一個,在我看來也比較有趣,但他們都很棒。周薩神廟是一座小而裝飾華麗的寺廟(就像教堂的規模)。它不是熱門景點,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還是值得一去的。
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蘇耶跋摩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 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其 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 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Say )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
這個神廟和旁邊的托瑪依有些相像,都讓人想起了吳哥寺的形式,這個地方就是建築較小,形體較為分散。這是個很特別的廟,從巴戎寺往東走就到了。
風格相似,布局上感覺周薩像一個圈,托瑪儂像一條線。碰上當地人在這疙瘩拍結婚照的,多有歷史風格
周薩神廟是令人倍感親切的一座寺廟,因為它是我們的祖國援建的。從1998年開始,歷經十年的不懈努力,坍塌的寺廟大都複位並修補加固,基本恢復了原有建築的造型。寺廟門口的牌子上可以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和中國漢字。牌子後面還有一座木製迴廊,裡邊有文字講解的挂圖,記載了中國政府援建的介紹、周薩神廟的復原想象圖、南北藏經閣以及中央殿堂等建築的修復前後對比圖、還有我國國家領導人參觀古迹的珍貴圖片……蹉跎的時光能令萬物凋零,但世界各國保護文化遺產的初心形成了不可撼動的有生力量,在吳哥這片熱土上提升與融入,讓這片瀕危遺迹重新回歸大眾的視野,追溯高棉歷史最為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