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梅奔寺(East Mebon),柬埔寨吳哥地區的10世紀寺廟,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統治期間所建,坐落在如今已乾涸的東湖(East Baray)蓄水池的湖心人工島上。東梅奔寺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廟,建造於公元953年,與皇室火葬場比粒寺幾乎是相同時期建造,所以建築形式上極爲相似,同屬於婆羅門教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須彌山造型。
更多東梅奔寺位於通王城以東,是東池(即東巴萊湖)中央的一座印度教寺廟,它像是縮小版的比粒寺,有三層台階,上面按梅花狀排列著五座寶塔。不過如今東池已經乾涸,因此寺台顯得特別高。
東梅奔寺所在的東池原本是一座巨大的水庫,是當時最為重要的公共建設工程,水庫四角都立有石碑。據說一千多年前必須乘船才能到達寺廟,時過境遷,這裡已變成一塊乾旱的陸地。古迹被水浸泡過的部分有所變色,但仍然可以想象到曾經這座寺廟聳立在湖中心的輝煌場景。
遊玩指南
高出地面數米的東梅奔,會給人一種寺廟山的錯覺。紅色砂岩砌成的三層台階之上便是五座蓮花塔,外圍還有三層磚牆環繞。寺廟入口的拱門兩邊端坐著一對石獅子,內牆周圍有幾間廊廳,如今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
爬上陡峭的台階,在第一、二層台階的四角各有4座與真象同樣大小的大象雕塑,源於四巨象支撐宇宙的古印度神話。它們身披戰甲,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只可惜有些已經殘缺不全。
上到頂層台階,近距離觀察這五座蓮花塔。塔身多有損毀,而其他建築也大都倒塌,只剩石雕的門框和廊柱在勉強支撐。在中央塔樓的東、西、南面門楣上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守護神,分別是因陀羅、梵倫那、閻摩。其它四座塔樓同樣有著漂亮的門楣雕刻,很有觀賞性。
磚砌的塔身上布滿了雞蛋般大小的圓孔,這些圓孔可能曾鑲嵌了寶石,又或是為了固定原本覆蓋在塔身表層的灰泥,因為年代久遠脫落,便露出了底部的模樣。
東梅奔寺(East Mebon),柬埔寨吳哥地區的10世紀寺廟,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統治期間所建,坐落在如今已乾涸的東湖(East Baray)蓄水池的湖心人工島上。東梅奔寺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廟,建造於公元953年,與皇室火葬場比粒寺幾乎是相同時期建造,所以建築形式上極爲相似,同屬於婆羅門教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須彌山造型。
再逛East Mebon Temple時可以發現到,許多石塊上有無數之孔隙。或許這些孔隙是因爲年代久遠所遺留下來的,但這些孔隙的作用是於裏面放置纖維,讓石灰可以完整地覆蓋在石塊上。從這邊便可以看到,古人通過自然的素材來建造建築物的智能
五座寶塔非常整齊,基座方方正正的,能夠明顯看出水褪去的樣子。這個寺廟和所有的其他遺迹都有明顯不同,它的磚如同現代的紅磚,不是黑黑的石頭。
屬於暹粒吳哥古迹中的小眾景點,在大圈旅遊景點上,可乘坐tutu車前往,東梅奔寺佔地面積不大,還保留着發現時的樣子,現在也是一處不錯的旅遊勝地。
東梅蓬寺EAST MEBON建造時間:十世紀中(九五三年)風格:變身塔式統治者:羅貞陀羅跋摩参觀時間:三十到四十五分鐘特 色:★塔樓門楣。★石象雕刻。★稻田環繞,鄉間野趣。同時期其他遺址:吳哥:東梅蓬、巴瓊、庫提斯跋羅等寺。最佳参觀時間:清晨和傍晚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