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之間,白首紅顏均是匆匆浮雲~上次來這家店還是六年前的事情了,熱情的老闆娘,美味可口的飯菜,都留下了特別美好的回憶。南園賓館的北門出來,十全街上,招牌依舊那麼顯眼,所不同的是,周末時分,食客早早盈門了,只能抱着孩子等位。老闆娘依然熱心腸,看到我抱着寶寶,就照顧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張已經訂位會晚些來的客戶的圓桌上等,免去坐門口等有穿堂風了。強力推薦松鼠鱖魚,清炒鱔糊,做得那叫一個好吃啊!色香味俱全,何必巴巴地跑去觀前街去那些老字號品牌呢,美味佳肴大多數都在老城區熱鬧地方,而不是專供遊客参觀的景點。上湯西蘭花應我家寶寶口味,燒的軟一點,真好!趕緊用土雞湯泡泡飯,喂好意猶未盡的小朋友,用現金買單,讓出桌給門口依然排隊等候的食客。出門的時候,抱着小朋友特意去給老闆娘致謝,喜歡這樣的熱心腸好人!
陸文夫的老蘇州,由來以久,每次去蘇州一定要去光顧的一家老店。這麼些年,可以說口味保持的很好。每次必點炒鱔片、海參蹄筋、酒糟鴨舌。物美價廉,份量也可以,生意一直很好,所以飯點最好提前去。
攻略裏面提到的 所以特意去嘗嘗 我和我家那位典型的北方人 蘇州所有的菜色都甜的 本地人很多 不到十一點半一樓就坐滿了蟹黃獅子頭個人比較喜歡 湯很鮮美 咸口 響油鱔糊我倆第一吃 沒有對比 很嫩吧 像是甜面醬做的 茭白很嫩 甜口 糟熘魚片 稍甜口 菜量不大 兩個北方老爺們肯定是不夠的 一共花了158元
十全街上的蘇幫菜老店初冬姑蘇行,返程前來這裏吃一餐蘇幫菜,吃好回上海咯。香酥鴨 可以點半隻鴨子,這個鴨子大概是童子鴨。。。好小隻呀。吃了一隻鴨腿,入味、略咸。響油鱔糊 朋友都蠻喜歡的,說拿來拌飯吃也不錯。我對鱔魚不是很愛,大概吃了4、5塊的樣子。老蘇州特色小炒 雞頭米、藕片、山藥、豌豆等等放在一起清炒,清新爽口。幾乎一切有雞頭米的東西我都喜歡。醬油蝦 小隻的醬油蝦,和本幫菜里的油爆蝦其實也蠻像的。蟹斗 蟹斗比想象中的分量更多,蟹肉、蟹黃都吃得到。有碗光面就好了,拌面吃一定很嗲。松鼠桂魚 全場最佳,炸得外酥里嫩的魚肉,酸甜的口感,搭配小蝦仁、青豆等等,一條魚被吃了個精光。買單下來人均90塊,還是挺划算的。吃好后一直覺得口乾,大概味精放得有點多。
依稀記得年少時經常光顧老街的一家早餐店,店鋪沿街,清晨伴隨着自行車的車鈴聲以及街坊鬧騰的菜市場文化開啟了學生時代,依舊記得老街攤頭上的蘿蔔絲餅、沿街早餐店的油條豆漿以及那一碗白花花的豆腐花……自難忘,或許難忘的只是曾經年少的自己連帶着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如今,街邊的早餐文化有或存在,又或者被林立的高樓中的早餐取代,豆腐花還是得有那麼點接地氣的煙火氣!老蘇州茶樓,今天就着重講一下那壇中的豆腐花如何俘獲了我的芳心吧…(畢竟其餘我都感覺和這碗豆腐花都不值得一提吧)那壇,讓我回憶起了當初的那碗豆腐花,畢竟都是那麼有年代感的東西。壇中的豆腐花,乍一看,沒有什麼特別,畢竟就是豆腐而已。配菜配料在壇外的每個小碟子中備齊,榨菜、蝦米、紫菜、香菜還有蔥花,再配以少許醬油倒入壇中,經攪拌,但不宜攪拌太過,等到醬油充分滲透至豆腐裡層,配菜都均勻到每塊區域,在乘入碗中等稍涼點之後可以品嘗,這個過程,切忌因為醬油並沒有完全滲透而再多倒醬油以其快速滲透,會導致後期整碗豆花味道偏咸,可能我就是這樣的急性子,所以後期水沒有少喝!入口爽滑且沒有豆腥味,一碗靠自己喜好製成的豆花還是蠻有成就感。端上來的時候,需等待一段時間方可揭蓋,為的是讓豆腐在時間內凝結!
上次去同得興吃面的時候已經路過了這家店,這次是專程來吃的,書上介紹這家店晚上一定要來早,否則就要等位了。所以晚市剛營業就來了,安排了一樓靠河的位置,實際景色不咋的。按招牌點了幾道菜,味道確實十分不錯,稍微油了點,不過飯店裡菜的味道就是要油多。個人比較喜歡紅方和芙蓉蒓菜,不過多吃還是會覺得膩,鱔糊很嫩,個頭又大。來的路上,司機說這家店的味道不如以前了,真不知道以前會有多好吃。
不得不說手剝鮮蝦仁,都是河蝦,肉很q彈,一嘗就知道貨真價實,田螺塞肉將田螺肉和豬肉攪在一起塞回田螺,QQ的感覺,而且真的量好大,豆腐花上桌燜2分鐘,然後自己調味,幾乎是每桌必點的
因為閨蜜的推薦,我們來到蘇州的第一站就是在這裏午餐。招牌菜碧螺蝦仁、響油鱔糊、松鼠桂魚味道真心不錯。還點了淮陽菜大煮乾絲,也很正宗。這裏的河蝦蝦仁都是手剝的,河蝦個頭不大,但是一點也沒有土腥味,吃得我們心滿意足。價格也還算親民。
口味正宗老字號,菜式地道價不貴,中午吃了7個菜:豆腐花、排骨湯、河蝦、椒鹽脆骨⋯共花費了219元,全家三口人很滿意。下次再來。
味道不錯,份量適合三人吃。點了松鼠桂魚,田螺塞肉,白切肚絲,蔥油拌面,毛豆絲瓜。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白首紅顏均是匆匆浮雲~上次來這家店還是六年前的事情了,熱情的老闆娘,美味可口的飯菜,都留下了特別美好的回憶。南園賓館的北門出來,十全街上,招牌依舊那麼顯眼,所不同的是,周末時分,食客早早盈門了,只能抱着孩子等位。老闆娘依然熱心腸,看到我抱着寶寶,就照顧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張已經訂位會晚些來的客戶的圓桌上等,免去坐門口等有穿堂風了。強力推薦松鼠鱖魚,清炒鱔糊,做得那叫一個好吃啊!色香味俱全,何必巴巴地跑去觀前街去那些老字號品牌呢,美味佳肴大多數都在老城區熱鬧地方,而不是專供遊客参觀的景點。上湯西蘭花應我家寶寶口味,燒的軟一點,真好!趕緊用土雞湯泡泡飯,喂好意猶未盡的小朋友,用現金買單,讓出桌給門口依然排隊等候的食客。出門的時候,抱着小朋友特意去給老闆娘致謝,喜歡這樣的熱心腸好人!
陸文夫的老蘇州,由來以久,每次去蘇州一定要去光顧的一家老店。這麼些年,可以說口味保持的很好。每次必點炒鱔片、海參蹄筋、酒糟鴨舌。物美價廉,份量也可以,生意一直很好,所以飯點最好提前去。
攻略裏面提到的 所以特意去嘗嘗 我和我家那位典型的北方人 蘇州所有的菜色都甜的 本地人很多 不到十一點半一樓就坐滿了蟹黃獅子頭個人比較喜歡 湯很鮮美 咸口 響油鱔糊我倆第一吃 沒有對比 很嫩吧 像是甜面醬做的 茭白很嫩 甜口 糟熘魚片 稍甜口 菜量不大 兩個北方老爺們肯定是不夠的 一共花了158元
十全街上的蘇幫菜老店初冬姑蘇行,返程前來這裏吃一餐蘇幫菜,吃好回上海咯。香酥鴨 可以點半隻鴨子,這個鴨子大概是童子鴨。。。好小隻呀。吃了一隻鴨腿,入味、略咸。響油鱔糊 朋友都蠻喜歡的,說拿來拌飯吃也不錯。我對鱔魚不是很愛,大概吃了4、5塊的樣子。老蘇州特色小炒 雞頭米、藕片、山藥、豌豆等等放在一起清炒,清新爽口。幾乎一切有雞頭米的東西我都喜歡。醬油蝦 小隻的醬油蝦,和本幫菜里的油爆蝦其實也蠻像的。蟹斗 蟹斗比想象中的分量更多,蟹肉、蟹黃都吃得到。有碗光面就好了,拌面吃一定很嗲。松鼠桂魚 全場最佳,炸得外酥里嫩的魚肉,酸甜的口感,搭配小蝦仁、青豆等等,一條魚被吃了個精光。買單下來人均90塊,還是挺划算的。吃好后一直覺得口乾,大概味精放得有點多。
依稀記得年少時經常光顧老街的一家早餐店,店鋪沿街,清晨伴隨着自行車的車鈴聲以及街坊鬧騰的菜市場文化開啟了學生時代,依舊記得老街攤頭上的蘿蔔絲餅、沿街早餐店的油條豆漿以及那一碗白花花的豆腐花……自難忘,或許難忘的只是曾經年少的自己連帶着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如今,街邊的早餐文化有或存在,又或者被林立的高樓中的早餐取代,豆腐花還是得有那麼點接地氣的煙火氣!老蘇州茶樓,今天就着重講一下那壇中的豆腐花如何俘獲了我的芳心吧…(畢竟其餘我都感覺和這碗豆腐花都不值得一提吧)那壇,讓我回憶起了當初的那碗豆腐花,畢竟都是那麼有年代感的東西。壇中的豆腐花,乍一看,沒有什麼特別,畢竟就是豆腐而已。配菜配料在壇外的每個小碟子中備齊,榨菜、蝦米、紫菜、香菜還有蔥花,再配以少許醬油倒入壇中,經攪拌,但不宜攪拌太過,等到醬油充分滲透至豆腐裡層,配菜都均勻到每塊區域,在乘入碗中等稍涼點之後可以品嘗,這個過程,切忌因為醬油並沒有完全滲透而再多倒醬油以其快速滲透,會導致後期整碗豆花味道偏咸,可能我就是這樣的急性子,所以後期水沒有少喝!入口爽滑且沒有豆腥味,一碗靠自己喜好製成的豆花還是蠻有成就感。端上來的時候,需等待一段時間方可揭蓋,為的是讓豆腐在時間內凝結!
上次去同得興吃面的時候已經路過了這家店,這次是專程來吃的,書上介紹這家店晚上一定要來早,否則就要等位了。所以晚市剛營業就來了,安排了一樓靠河的位置,實際景色不咋的。按招牌點了幾道菜,味道確實十分不錯,稍微油了點,不過飯店裡菜的味道就是要油多。個人比較喜歡紅方和芙蓉蒓菜,不過多吃還是會覺得膩,鱔糊很嫩,個頭又大。來的路上,司機說這家店的味道不如以前了,真不知道以前會有多好吃。
不得不說手剝鮮蝦仁,都是河蝦,肉很q彈,一嘗就知道貨真價實,田螺塞肉將田螺肉和豬肉攪在一起塞回田螺,QQ的感覺,而且真的量好大,豆腐花上桌燜2分鐘,然後自己調味,幾乎是每桌必點的
因為閨蜜的推薦,我們來到蘇州的第一站就是在這裏午餐。招牌菜碧螺蝦仁、響油鱔糊、松鼠桂魚味道真心不錯。還點了淮陽菜大煮乾絲,也很正宗。這裏的河蝦蝦仁都是手剝的,河蝦個頭不大,但是一點也沒有土腥味,吃得我們心滿意足。價格也還算親民。
口味正宗老字號,菜式地道價不貴,中午吃了7個菜:豆腐花、排骨湯、河蝦、椒鹽脆骨⋯共花費了219元,全家三口人很滿意。下次再來。
味道不錯,份量適合三人吃。點了松鼠桂魚,田螺塞肉,白切肚絲,蔥油拌面,毛豆絲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