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祠建於清鹹豐五年,建築臨溪伴水、布局錯落有致、風格精緻典雅,宗祠兩側園中植以梅蘭竹菊,環境清幽,存有“永免錢糧”、“保我子孫”乾隆時的古碑和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的三祖遺訓碑;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龕);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瀰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內設和順茶館,這裡可品到用當地龍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名茶,是品茗休閑、陶冶性情的首選之地。
元龍閣位於騰衝縣城東南4公裡的和順鄉水碓村,村旁有一龍潭,三面環山,一堤為廊。堤上古榕蔭蔽,潭中水洗白雲,風光十分秀麗。元龍閣即傍水依山而築。循序漸進,有龍王殿、三官殿、玉皇殿、魁閣、觀音殿、百尺樓等殿宇。 建築群沿中軸線由山門、龍王殿、三官殿、魁星閣、觀音殿、百尺樓及廂房等附屬建築組成。
殿閣樓台隨山勢逐漸升高,氣勢宏大。兩側廂房、樓閣、平台對稱安置。其主體建築魁星閣,為六角攢尖頂重簷木構建築,簷下柱枋雕刻彩繪精美。閣前龍潭石欄回護潭水碧澄如鏡,憑欄觀殿閣倒影,宛若龍宮。1984年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龍閣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雕樑畫棟,建築精巧,依山臨水,景色迷人,給人一種悠然入畫之感。
主體建築魁星閣,為六角攢尖頂重要簷木結構建築,簷下柱枋雕刻彩繪精美重樓兩側團花空窗欞上雕有行書“鳶飛魚躍”四個大字,書法遒勁,樓下正面雕刻二龍戲珠,甚為精美。閣外窗欞懸掛楹聯一副:“元精含鬥極,龍脈煥天樞。”含“元龍”二字,當為此閣之名。閣內供奉魁星塑像,赤發藍面,一手捧鬥,一手執筆,一腳向後翹起,一腳立於鼇頭上。
元龍閣背枕青山,前臨深潭,四周古木參天,山花遍野。潭水碧澄如鏡,周有石欄回護。憑欄觀殿閣倒影,宛若龍宮。潭前為寬敞的大月台,月台上分植兩株大樹,一為樟木、一為榕樹,樹冠猶如兩把傘蓋,罩滿月台。月台下為荷池,每當盛夏,荷花開放,亭亭玉立,為元龍閣景觀增色不少。
綺羅文昌宮地處風景如畫的綺羅河畔,系採用儒教文廟規制與道教宮觀相融合設計的組群建築,始建於萬曆年間,後康熙至光緒年間又經數次擴建。
文昌宮坐南向北,大門泮池、欞星門、前樓、正殿、啟聖樓、花園等建築,沿南北縱軸線依次排列。
文昌宮大門是一個牌坊式的建築,門上刻著“玉真慶宮”四個大字,“禮門”“義門”分列大門兩側,牆上有鬥大的“忠”、“孝”二字。
龍江大橋(Longjiang Bridge),是中國雲南省境內一座橋樑,亦稱龍江特大橋,位於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段,龍江中遊河段,跨越保山市龍陵縣龍江鄉上邦煥村與騰衝縣五合鄉大丙弄村之間的龍川江河穀,為單跨簡支鋼箱梁懸索橋,是保山-騰衝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2011年8月5日,龍江大橋開工建設。2016年4月20日,龍江大橋建成。2016年5月1日,龍江大橋正式通車。 龍江大橋總長2470.58米,橋面寬33.5米,為雙向四車道設計,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其中保山岸橋塔總高169.688米,騰衝岸橋塔總高129.703米,概算投資為19.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