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是著名的音樂之都,來到維也納旅行怎麼能不聽場音樂會呢? 事先,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下,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的水準據說是高於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金色大廳,由於它的裝潢比較出名,很多是租給外國藝術家來做表演,所以,我們選擇維也納國家劇院,因為它的歷史更悠久,在此來,體驗這場維也納的音樂之旅。我們是先在官網上訂好了票,位置是在一個包間裡頭但是位置比較偏。本着主要來體驗一下音樂的感覺,所以就不太介意了。當天,我們早早就到了維也納歌劇院,現在外面拍了照片,在這裏候場時,我們看到了好多,衣裳優雅的老先生老太太,女士們都化着妝,一看就特有氣質。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一對老夫婦,他們在劇院門口,又重新換上了高跟鞋和皮鞋。可見,當地人對,參加音樂會還是非常注意着裝的,我當然也是有備而來了,當天的演出是歌劇,哥特,但是劇目又做了一些改變,是一個現代劇的形式,雖然,我們聽的不太懂,但是,整個音樂會的氛圍,還是非常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體驗。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1869年5月15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從此揭開了輝煌的序幕。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為國家歌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對德、奧進行大規模轟炸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幾處斷壁殘垣。戰後,歌劇院的重建工作歷時8年,耗費1億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以慶賀歌劇院的第二個春天。在每年300場的演出中,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7、8月歌劇院關門休息,樂隊(即維也納愛樂樂團)赴薩爾茨堡參加音樂節。歌劇院位於鬧市的十字路口,近距離很難拍到全景。我們只参觀了外觀。
音樂之都維也納有無數音樂廳,國人最推崇的金色大廳,其實在維也納還有一座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無論是建築、雕塑、音響設備、在此演出世的劇目、音樂家、舞美設計都是世界頂級的,連來看演出的人也是彬彬有禮、盛裝出現的。旅人風塵僕僕,站在其中自慚形穢,未能入內,在其門口的小書店中買了一套明信片聊以自慰。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建於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時期 ,前後有幾位著名建築師用生命澆築而成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給人一種立體金屬畫的感覺,藍天白云為背景羅馬式建築淡黃的外牆似銅片,高大方形建築線條清晰,同色裝飾低調而典雅,配上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窗口上立着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更靚麗華美。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也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
為了提高一下逼格,分公司同事帶我們來到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築的外觀很輝宏,內部非常繁複奢華。我覺得,和看到的電影中是一樣的。樓上是一層層的包廂。能想象當年貴族在這裏看歌劇的場面。
能有幸参觀皇家歌劇院實在太激動了,儘管進去之前也覺得劇院內部一般大同小異吧,但內置真心華美精緻,不愧是皇家御用劇院~這裏也有很多各國來参觀的遊客,一定要按照預約的時間入內参觀。
展示了這座歷史悠久的歌劇院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景觀,包括一次後台参觀,以探索這座房子巨大的場景變化能力和参觀皇帝的私人客廳。客廳和皇帝的觀景台是這座房子的原始結構的一部分,在二戰期間沒有被毀壞;這座房子的大部分在1950年代被毀壞,並重建成它原來的樣子和尺寸。這是一座漂亮的建築物。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劇很好聽,有字幕翻譯,完全沒看懂,歌劇開始禁止拍照,全場很安靜,沒人拿手機相機拍照,素質極高,沒怎麼睡覺的我最後還是沒堅持下來睡着了
音樂之都最負盛名的所在,如果說金色大廳已經被中國各種音樂團體弄成了大眾菜,國家歌劇院依然是陽春白雪,最神奇的是它居然還有站票,價格只有3/4歐元,這在歐元區甚至買不了一杯咖啡,即使站票每人面前也有個液晶显示器,有英文翻譯,歌劇是柏遼茲的《特洛伊人》,長達五個多小時,中間休息一次,本來想看一會兒溜走的,誰知竟然看進去了。
離克恩頓大街不遠。規模宏大,外表建築也很美。正值晚上開場前經過,入內大廳参觀了一下。內部裝飾也很漂亮。工作人員和聽眾都穿着禮服。很有檔次的場所。
維也納是著名的音樂之都,來到維也納旅行怎麼能不聽場音樂會呢? 事先,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下,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的水準據說是高於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金色大廳,由於它的裝潢比較出名,很多是租給外國藝術家來做表演,所以,我們選擇維也納國家劇院,因為它的歷史更悠久,在此來,體驗這場維也納的音樂之旅。我們是先在官網上訂好了票,位置是在一個包間裡頭但是位置比較偏。本着主要來體驗一下音樂的感覺,所以就不太介意了。當天,我們早早就到了維也納歌劇院,現在外面拍了照片,在這裏候場時,我們看到了好多,衣裳優雅的老先生老太太,女士們都化着妝,一看就特有氣質。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一對老夫婦,他們在劇院門口,又重新換上了高跟鞋和皮鞋。可見,當地人對,參加音樂會還是非常注意着裝的,我當然也是有備而來了,當天的演出是歌劇,哥特,但是劇目又做了一些改變,是一個現代劇的形式,雖然,我們聽的不太懂,但是,整個音樂會的氛圍,還是非常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體驗。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1869年5月15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從此揭開了輝煌的序幕。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為國家歌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對德、奧進行大規模轟炸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幾處斷壁殘垣。戰後,歌劇院的重建工作歷時8年,耗費1億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以慶賀歌劇院的第二個春天。在每年300場的演出中,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7、8月歌劇院關門休息,樂隊(即維也納愛樂樂團)赴薩爾茨堡參加音樂節。歌劇院位於鬧市的十字路口,近距離很難拍到全景。我們只参觀了外觀。
音樂之都維也納有無數音樂廳,國人最推崇的金色大廳,其實在維也納還有一座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無論是建築、雕塑、音響設備、在此演出世的劇目、音樂家、舞美設計都是世界頂級的,連來看演出的人也是彬彬有禮、盛裝出現的。旅人風塵僕僕,站在其中自慚形穢,未能入內,在其門口的小書店中買了一套明信片聊以自慰。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建於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時期 ,前後有幾位著名建築師用生命澆築而成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給人一種立體金屬畫的感覺,藍天白云為背景羅馬式建築淡黃的外牆似銅片,高大方形建築線條清晰,同色裝飾低調而典雅,配上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窗口上立着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更靚麗華美。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也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
為了提高一下逼格,分公司同事帶我們來到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築的外觀很輝宏,內部非常繁複奢華。我覺得,和看到的電影中是一樣的。樓上是一層層的包廂。能想象當年貴族在這裏看歌劇的場面。
能有幸参觀皇家歌劇院實在太激動了,儘管進去之前也覺得劇院內部一般大同小異吧,但內置真心華美精緻,不愧是皇家御用劇院~這裏也有很多各國來参觀的遊客,一定要按照預約的時間入內参觀。
展示了這座歷史悠久的歌劇院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景觀,包括一次後台参觀,以探索這座房子巨大的場景變化能力和参觀皇帝的私人客廳。客廳和皇帝的觀景台是這座房子的原始結構的一部分,在二戰期間沒有被毀壞;這座房子的大部分在1950年代被毀壞,並重建成它原來的樣子和尺寸。這是一座漂亮的建築物。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劇很好聽,有字幕翻譯,完全沒看懂,歌劇開始禁止拍照,全場很安靜,沒人拿手機相機拍照,素質極高,沒怎麼睡覺的我最後還是沒堅持下來睡着了
音樂之都最負盛名的所在,如果說金色大廳已經被中國各種音樂團體弄成了大眾菜,國家歌劇院依然是陽春白雪,最神奇的是它居然還有站票,價格只有3/4歐元,這在歐元區甚至買不了一杯咖啡,即使站票每人面前也有個液晶显示器,有英文翻譯,歌劇是柏遼茲的《特洛伊人》,長達五個多小時,中間休息一次,本來想看一會兒溜走的,誰知竟然看進去了。
離克恩頓大街不遠。規模宏大,外表建築也很美。正值晚上開場前經過,入內大廳参觀了一下。內部裝飾也很漂亮。工作人員和聽眾都穿着禮服。很有檔次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