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住了好多天、沒有要錢、寺廟也沒有亂收費、反而飲食全部提供、非常好的地方!不是商業地方、實際修行
山西五台山尊勝寺始建於隋代,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地處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經之地,故稱五峯咽喉。唐代藝鳳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朝拜五台山傳統稱朝台)至此親見文殊菩薩現聖,成菩薩之囑託,返西域奉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梵本,並譯成漢語,奉旨敕建寺院於此。寺院佔地3萬多平方米,爲五台山面積第二大的佛教叢林。共有三百五十間殿堂,玉佛五尊、樟木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餘尊。尊勝寺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而被全世界尊爲“尊勝法門”的祖廳。寺內置有銘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宋代經幢,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過去,佛教信徒和遊人徒步登五台山,都經過此地。從五台城出 發,翻閣子嶺,下茹湖盆地,然後上虎陽嶺,又東北方向穿龍灣,就直指南台和中台相交的金閣嶺了。因此,這裏被稱爲“五峯咽喉”。尊勝寺於唐代時稱善住閣院,北宋天聖四年重修,名爲真容禪院,明萬曆十九年復修后改稱爲尊勝寺,清同治七年作了部分補修。寺內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記載有該寺的歷史。現存寺廟是民國年間再修后的形式。相傳,唐朝有一個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及聞震旦,有文殊住處,遠涉流沙,特來禮謁。以儀鳳元年,達此土。至台山南,躡虎陽嶺,俯爺之間,林木干雲,名花匝地,翹首五峯,生大欣慰。”他五體投地,向空中說,我遠地而來,就是想見文殊菩薩的聖容。這時,忽見一位老人,從山谷中走出,用焚語對波利道:“漢地衆生,多造罪業,出家之士,多犯戒律,西土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衆生重惡業垢,汝持來否?”波利答曰:“貧道直來禮謁,不將經來。”老人曰:“既不將經,徒來何益?縱見文殊,豈能識之,汝當速返,取此經來。”波利聽罷,十分感激,忙磕頭於老人的腳下,及抬頭,忽然不見了老人,方知剛纔就是見到了文殊菩薩。波利更虔誠了,復還印度,取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於弘道元年,到了中國的長安,將前後過程奏於唐高宗。高宗大悅,命日照三藏法師與波利蔘譯。賜給波利絹三千匹,把經留下來。波利泣奏道:“我是受命去取經,不是爲了進獻經書圖個人富貴。”高宗也受到感動,於是留下譯本,還給梵文經。波利帶上梵文經,再登五台山,後來在五台山坐化。這個傳說,是以史實爲藍本而加以神化的,歷史上的佛陀波利爲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確實是黑寺院,我去了,被騙了900。我買了三個個紅布條,1個10元。共30。進塔后,每個紅布條讓和尚最低收300。3個共900。以後大家去,不要去尊勝寺。或去了別要紅布條。切記切記!國家應該打壓。或暗訪!太黑了。還有五爺廟底下的最大的開過光的買香的地方,被黑了1200。
去以前看了樓下的評價,有了戒心。去了感覺真和其他寺廟有所不同。其他寺廟導遊會說幾點集合,這裏說1.5~2小時(幾乎相當山上的全部活動時間),而且會等到最後一位遊客上車,最後是停留了2小時10分。某友人根據香港跟團的經驗說,但凡導遊說幾點集合的都是景點,但凡說會等到最後一位遊客上車的都是......。導遊在車上就講了,進了寺廟不要亂走動,這裏不是自由市場,導遊不講解(其他寺廟都是自由活動),由師傅講解,師傅聲音不大,所以要仔細聽,寺內信號不好,亂走不好找人。進得寺廟,就讓大家集中起來,集中的隊形不好,導遊不高興了,我表示不想聽那麼長時間的講解,導遊聲色俱厲地說:這兒不是自由市場,不想聽就出去。當然走人咯。過了一會兒,出來了另一輛車的幾個人,一打聽是進行到賣紅布條的階段退出來的。最後出來的人臉色都不太好看,也不做交流。看過網上評論的,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出門還是要做做功課的。同行者進去聽講期間拍照被呵斥:我同意你拍照了嗎?不過我的同伴都在賣紅布條那一關之前退出了。我看了幾家旅行社的行程,都有這個點的,要參團,估計是免不了的。我沒有跟“師傅”参觀,不便過多評價。圖片除了三張是寺內的,其他都是周邊的。最後幾張是本地人指點的原來進山的必經之路和尊勝寺老的寺門。
挺有歷史的地方,也有僧人給了講解。雖然網上怎麼評價的都有,個人覺得,向老和尚討點建議,自己也捐點功德錢做點貢獻,做好事總會有好報的,不必患得患失。好與壞也都是緣分。
來了住了好多天、沒有要錢、寺廟也沒有亂收費、反而飲食全部提供、非常好的地方!不是商業地方、實際修行
山西五台山尊勝寺始建於隋代,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地處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經之地,故稱五峯咽喉。唐代藝鳳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朝拜五台山傳統稱朝台)至此親見文殊菩薩現聖,成菩薩之囑託,返西域奉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梵本,並譯成漢語,奉旨敕建寺院於此。寺院佔地3萬多平方米,爲五台山面積第二大的佛教叢林。共有三百五十間殿堂,玉佛五尊、樟木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餘尊。尊勝寺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而被全世界尊爲“尊勝法門”的祖廳。寺內置有銘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宋代經幢,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過去,佛教信徒和遊人徒步登五台山,都經過此地。從五台城出 發,翻閣子嶺,下茹湖盆地,然後上虎陽嶺,又東北方向穿龍灣,就直指南台和中台相交的金閣嶺了。因此,這裏被稱爲“五峯咽喉”。尊勝寺於唐代時稱善住閣院,北宋天聖四年重修,名爲真容禪院,明萬曆十九年復修后改稱爲尊勝寺,清同治七年作了部分補修。寺內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記載有該寺的歷史。現存寺廟是民國年間再修后的形式。相傳,唐朝有一個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及聞震旦,有文殊住處,遠涉流沙,特來禮謁。以儀鳳元年,達此土。至台山南,躡虎陽嶺,俯爺之間,林木干雲,名花匝地,翹首五峯,生大欣慰。”他五體投地,向空中說,我遠地而來,就是想見文殊菩薩的聖容。這時,忽見一位老人,從山谷中走出,用焚語對波利道:“漢地衆生,多造罪業,出家之士,多犯戒律,西土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衆生重惡業垢,汝持來否?”波利答曰:“貧道直來禮謁,不將經來。”老人曰:“既不將經,徒來何益?縱見文殊,豈能識之,汝當速返,取此經來。”波利聽罷,十分感激,忙磕頭於老人的腳下,及抬頭,忽然不見了老人,方知剛纔就是見到了文殊菩薩。波利更虔誠了,復還印度,取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於弘道元年,到了中國的長安,將前後過程奏於唐高宗。高宗大悅,命日照三藏法師與波利蔘譯。賜給波利絹三千匹,把經留下來。波利泣奏道:“我是受命去取經,不是爲了進獻經書圖個人富貴。”高宗也受到感動,於是留下譯本,還給梵文經。波利帶上梵文經,再登五台山,後來在五台山坐化。這個傳說,是以史實爲藍本而加以神化的,歷史上的佛陀波利爲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確實是黑寺院,我去了,被騙了900。我買了三個個紅布條,1個10元。共30。進塔后,每個紅布條讓和尚最低收300。3個共900。以後大家去,不要去尊勝寺。或去了別要紅布條。切記切記!國家應該打壓。或暗訪!太黑了。還有五爺廟底下的最大的開過光的買香的地方,被黑了1200。
去以前看了樓下的評價,有了戒心。去了感覺真和其他寺廟有所不同。其他寺廟導遊會說幾點集合,這裏說1.5~2小時(幾乎相當山上的全部活動時間),而且會等到最後一位遊客上車,最後是停留了2小時10分。某友人根據香港跟團的經驗說,但凡導遊說幾點集合的都是景點,但凡說會等到最後一位遊客上車的都是......。導遊在車上就講了,進了寺廟不要亂走動,這裏不是自由市場,導遊不講解(其他寺廟都是自由活動),由師傅講解,師傅聲音不大,所以要仔細聽,寺內信號不好,亂走不好找人。進得寺廟,就讓大家集中起來,集中的隊形不好,導遊不高興了,我表示不想聽那麼長時間的講解,導遊聲色俱厲地說:這兒不是自由市場,不想聽就出去。當然走人咯。過了一會兒,出來了另一輛車的幾個人,一打聽是進行到賣紅布條的階段退出來的。最後出來的人臉色都不太好看,也不做交流。看過網上評論的,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出門還是要做做功課的。同行者進去聽講期間拍照被呵斥:我同意你拍照了嗎?不過我的同伴都在賣紅布條那一關之前退出了。我看了幾家旅行社的行程,都有這個點的,要參團,估計是免不了的。我沒有跟“師傅”参觀,不便過多評價。圖片除了三張是寺內的,其他都是周邊的。最後幾張是本地人指點的原來進山的必經之路和尊勝寺老的寺門。
挺有歷史的地方,也有僧人給了講解。雖然網上怎麼評價的都有,個人覺得,向老和尚討點建議,自己也捐點功德錢做點貢獻,做好事總會有好報的,不必患得患失。好與壞也都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