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淄博旅遊,特地回程路上提前預訂好了“蒲松齡紀念館”門票。從周村古商城開車去“蒲松齡紀念館”很是方便。到了蒲家莊,直接停到蒲家莊大門口,沿着莊裡石板街道走到“蒲松齡紀念館”,別有一番情趣。進入紀念館,門口工作人員特地推薦一位“小學五年級學生志願者”進行免費講解。這裏要特別感謝這位“小志願者”-小吳同學,他都是周日在父親陪同下來“蒲松齡紀念館”做講解員,很是落落大方,講解思路清晰,語言生動順暢,知識面也很廣泛,。。。還能用普通話給我們唱“地方曲調”,我們都很讚賞小吳同學的陪同,也替他父母感到驕傲。在蒲家莊也順便遊玩了“聊齋城”,只是感覺“80元的票價有些不值”,希望經營者學習其他地市旅遊景點的經營理念,把“聊齋城”也做的“紅紅火火”。。。。。。
到淄博,只去了蒲松齡故居,這個景點很適合親子游,以及有聊齋情結的懷舊人士参觀瞻仰膜拜~景區很小,我們一家夏天去的,院子里綠意盎然,相當漂亮。還收穫了一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59本裝,才150塊錢,合不到三塊一本。給孩子很是不錯,想想我小時候都很想擁有一套。
紀念館雖然在郊區,但是從淄博市區做公交車過去還是很方便的。工作人員也很熱情,進門的時候網上買的門票還沒有生效,但是工作人員同意先進去遊玩,等出景區的時候再驗票也可以。
天色昏暗,飄着零星細雨,沿着彎曲的道路來到了蒲松齡故居,一個普通的小院,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寫出了傳世的故事。早春的季節鮮有色彩,我想起來小時候看過的聊齋電視劇,一團飄忽的光由遠至進,伴隨着詭異的聲音而來,讓我又惶恐又期待。蒲老四十歲寫成聊齋,如今我也步入不惑之年,也能體會這世間百態,人生感慨,就讓這種情緣帶我走入蒲老的故居,在他出生和故去的地方與他隔空相望,
蒲松齡紀念館里有六個小院,七個展室,展覽內容也很豐富,他的(聊齋誌異)在此地完成的,故居的建築業是體現了聊齋的主題
講解員很好的,了解了蒲松齡一生的坎坷不平,做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舊向長堤纜畫橈,秋來秋色倍蕭蕭,空垂煙雨拂橫橋。斜倚西風無限恨,懶將憔悴舞纖腰,離思別緒一條條。 ――《浣溪沙》清 蒲松齡 濰坊淄博自駕游之蒲松齡故居,蒲松齡故居“聊齋”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農家建築。蒲松齡故居在抗日戰爭中遭日軍焚毀,1954年依原貌修復。 人,有好的心境,才能塑造好的生活環境,反之沒有好的生活環境,也會影像人的心境。來到這裏第一印象就是昏暗、壓抑,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懷才不遇,才住在這麼簡陋,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心情下才能寫的出《聊齋誌異》。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一生懷才不遇的他,卻因一部《聊齋誌異》飲譽海內外而名聲大震,傳遞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身後被清代著名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世事難料。 來淄博這裏必須要來
有提升空間!在做細一點!蒲松齡寫《聊齋誌異》故事什麼的!
值得一去,了解名人故居的生活狀況,與文學作品的創作思維想法及誕生的每一部經典作品,最為熟悉的是<聊齋誌異>。故居院里樓閣池水綠藤鮮花,很古典雅緻。照出的景物景色都非常好看!
覺得挺好玩的,挺古樸,特別是地下的宮殿很好玩,挺恐怖
這次去淄博旅遊,特地回程路上提前預訂好了“蒲松齡紀念館”門票。從周村古商城開車去“蒲松齡紀念館”很是方便。到了蒲家莊,直接停到蒲家莊大門口,沿着莊裡石板街道走到“蒲松齡紀念館”,別有一番情趣。進入紀念館,門口工作人員特地推薦一位“小學五年級學生志願者”進行免費講解。這裏要特別感謝這位“小志願者”-小吳同學,他都是周日在父親陪同下來“蒲松齡紀念館”做講解員,很是落落大方,講解思路清晰,語言生動順暢,知識面也很廣泛,。。。還能用普通話給我們唱“地方曲調”,我們都很讚賞小吳同學的陪同,也替他父母感到驕傲。在蒲家莊也順便遊玩了“聊齋城”,只是感覺“80元的票價有些不值”,希望經營者學習其他地市旅遊景點的經營理念,把“聊齋城”也做的“紅紅火火”。。。。。。
到淄博,只去了蒲松齡故居,這個景點很適合親子游,以及有聊齋情結的懷舊人士参觀瞻仰膜拜~景區很小,我們一家夏天去的,院子里綠意盎然,相當漂亮。還收穫了一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59本裝,才150塊錢,合不到三塊一本。給孩子很是不錯,想想我小時候都很想擁有一套。
紀念館雖然在郊區,但是從淄博市區做公交車過去還是很方便的。工作人員也很熱情,進門的時候網上買的門票還沒有生效,但是工作人員同意先進去遊玩,等出景區的時候再驗票也可以。
天色昏暗,飄着零星細雨,沿着彎曲的道路來到了蒲松齡故居,一個普通的小院,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寫出了傳世的故事。早春的季節鮮有色彩,我想起來小時候看過的聊齋電視劇,一團飄忽的光由遠至進,伴隨着詭異的聲音而來,讓我又惶恐又期待。蒲老四十歲寫成聊齋,如今我也步入不惑之年,也能體會這世間百態,人生感慨,就讓這種情緣帶我走入蒲老的故居,在他出生和故去的地方與他隔空相望,
蒲松齡紀念館里有六個小院,七個展室,展覽內容也很豐富,他的(聊齋誌異)在此地完成的,故居的建築業是體現了聊齋的主題
講解員很好的,了解了蒲松齡一生的坎坷不平,做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舊向長堤纜畫橈,秋來秋色倍蕭蕭,空垂煙雨拂橫橋。斜倚西風無限恨,懶將憔悴舞纖腰,離思別緒一條條。 ――《浣溪沙》清 蒲松齡 濰坊淄博自駕游之蒲松齡故居,蒲松齡故居“聊齋”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農家建築。蒲松齡故居在抗日戰爭中遭日軍焚毀,1954年依原貌修復。 人,有好的心境,才能塑造好的生活環境,反之沒有好的生活環境,也會影像人的心境。來到這裏第一印象就是昏暗、壓抑,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懷才不遇,才住在這麼簡陋,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心情下才能寫的出《聊齋誌異》。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一生懷才不遇的他,卻因一部《聊齋誌異》飲譽海內外而名聲大震,傳遞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身後被清代著名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世事難料。 來淄博這裏必須要來
有提升空間!在做細一點!蒲松齡寫《聊齋誌異》故事什麼的!
值得一去,了解名人故居的生活狀況,與文學作品的創作思維想法及誕生的每一部經典作品,最為熟悉的是<聊齋誌異>。故居院里樓閣池水綠藤鮮花,很古典雅緻。照出的景物景色都非常好看!
覺得挺好玩的,挺古樸,特別是地下的宮殿很好玩,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