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超過 2500 年前。清明節既反映了古代農業社會對氣候和生產的指導意義,又蘊含著對祖先的深切懷念與敬仰。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節不僅是掃墓祭祖、緬懷先人的日子,亦是踏青郊遊、植樹造林、體驗春光的好時節。Trip.com 為你整理清明節的由來、習俗、禁忌、飲食文化及各地風俗,探討如何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合現代科技與環保理念,讓這一古老節日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香港日用eSIM,即買即用!💰
暢遊香港,5G eSIM高速流量,只需HKD4.42!
香港eSIM,即日可用,只需HKD6.09!🚀
🎁香港旅遊大禮包!
即興訂房 即訂即住 低至搬家 | 九龍/新界/港島
平價機票:優惠低至 😍 45 折
香港高鐵 Trip.com 獨家訂票優惠 | 24/7 出票
🚆最少唔得香港交通票!
💯港澳往返必選!噴射飛航日航船票單程只需 174.74 港幣!
香港機場快綫電子車票,限時75折!快速入閘,旅遊必備。💰HKD 52.0 🚆
二維碼快速入閘,只需 HKD29.9!🚀
🙋香港必玩景點~不可錯過!
昂坪360纜車,HKD$120.3起,香港必去景點!
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特價!HKD621 起🎉,快來暢玩!
香港摩天輪,$20 起,即買即用,即刻俯瞰香港美景!
💓香港一家大細必行景点
💰115.3 暢玩香港!懷舊之旅,純玩無購物!
遊香港,$168.68 HKD 享受太平山頂、叮叮電車、天星小輪及特色美食之旅!
遊遍香港精華景點,只需HKD72.6!太平山頂、維港美景、黃大仙祠,一次過體驗!
清明節 |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最初源於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原本僅作為農業生產中的氣候指標。根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萬物皆潔齊而清明」,這說明當時的清明只是一種描述自然狀態的節氣。隨著時間推移,古人逐漸賦予了清明更多的文化內涵,尤其是掃墓祭祖的儀式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在古代,清明節與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慶密切相關。寒食節原本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據傳介子推在晉國輔佐重耳時自割股肉以救君,後來因忠誠得不到應有的獎賞而隱退,最終與寒食習俗結合。雖然近年來對介子推故事的史實考證仍有爭議,但這一傳說確實為清明節注入了厚重的人文情懷和倫理內涵。清明節是中華民族表達對先人懷念與敬仰的重要時刻,也是弘揚孝道精神和家族凝聚力的重要載體。掃墓祭祖不僅讓家族成員在祭拜過程中增進情感聯繫,亦體現出對傳統倫理的堅守與傳承。同時,清明節也代表著對生命循環、自然更新的體悟,提醒人們珍惜當下、展望未來。

清明節 | 清明節的日期
清明節在農曆中第 5 個節氣的第 1 天。清明節的時間為春分後的第 15 天,即 4 月 4 日、5 日或 6 日其中 1 天,2025 年清明節日期為 4 月 4 日。
清明節 | 清明節的習俗
掃墓祭祖
掃墓是清明節最為核心的習俗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帝王祭祖的儀式。早在周代,家族祭祀活動就已開始,隨著歷史的演進,掃墓逐漸演變為一種全民性、家族性的重要傳統儀式。家人聚集在祖墳前,清理墓地、獻上鮮花、水果、祭品並焚燒紙錢,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敬仰與追思。
掃墓的程序
- 清理墓地:除草、擦拭墓碑、修整墓園。
- 祭拜儀式:焚香、獻花、供奉祭品、燒紙錢等。
- 後續善後:祭祀結束後清理現場、換洗衣物以去除「晦氣」。
掃墓禁忌及注意事項
掃墓儀式中有不少傳統禁忌,這些禁忌既是對先人敬畏的表達,也是民間風俗中對「陰氣」與「吉凶」觀念的體現。常見的禁忌包括:
- 孕婦、經期婦女及健康狀況不佳者應避免前往,以免受陰氣影響或因環境擁擠發生意外。
- 掃墓時間應選擇上午 7 點至中午 12 點或下午 3 點前,因為陽氣旺盛有助於驅除陰氣,下午或傍晚則可能帶來晦氣。
- 衣著要求:掃墓時應穿著素雅,不宜穿著鮮紅、紫色等喜慶色彩,以保持莊重的氛圍。
- 行為舉止:掃墓時禁止大聲喧嘩、嬉鬧、隨意拍照,應保持嚴肅與敬意,行進中若不慎踩到他人墓地,應立即道歉。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習俗認為掃墓結束後不宜立刻回家,應先到人多熱鬧之處「驅散」陰氣,再回家以免將晦氣帶入家中。
踏青賞春
清明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時,因此踏青成為了一項不可或缺的節日活動。古人趁著清明時節外出郊遊,不僅欣賞春色,更借此調節心情,促進身心健康。從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中可見,“路上行人欲斷魂”,既表現出節日的哀思,也透露出對春天生機的讚美。

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在古代已有記載,古人認為樹木象徵生命與繁衍。清明節期間,人們在掃墓之餘,還會種植樹木,以紀念先人和祈求家族興旺。這一習俗既美化環境,又寓意著生生不息。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許多地區提倡綠色掃墓,倡導植樹、使用環保祭品,減少傳統祭祀中的環境污染。
放風箏與盪秋千
清明時節,許多地區都有放風箏和盪秋千的習俗。放風箏象徵著祈求順風、帶走一年的煩惱;盪秋千則寓意著甩掉不順與晦氣,迎接新生。這些活動充滿趣味,且有助於增進家庭與社區的互動。
插柳戴柳
傳統上,清明節插柳、戴柳是趨吉避邪的重要儀式。柳枝在民間被認為具有辟邪功能,因此在掃墓或踏青時,常會採摘柳枝插在家門或隨身攜帶,寓意保佑平安與順遂。

特殊的地方習俗
- 江南地區:除了掃墓外,還流行「踏青賽詩」、「放紙鳶」等文藝活動。
- 閩南、客家地區:有「掛紙」、「培墓」等獨特習俗,並會結合地方傳統食品,如青團、潤餅等。
- 韓國與越南:也有類似的祭祖掃墓活動,但在具體儀式上存在差異。
清明節 |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
青團
青團是清明節不可或缺的傳統食品,通常以艾草汁、糯米粉製作,內餡多為豆沙或蓮蓉。青團外觀青翠、口感軟糯,象徵春天的生機與希望。

圖片來源:Wikipedia
擂茶
擂茶起源於南方少數民族,傳統上以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現磨而成。擂茶口感濃郁,富含天然抗氧化成分,被視為提神醒腦、健脾開胃的良方。

圖片來源:Wikipedia
清明粿
由糯米、豆沙及桂花等原料製成,外形各異,寓意吉祥與團圓。
圖片來源:Wikipedia
潤餅與草仔粿
這類食品源自寒食節的冷食習俗,口感清爽,既能解饞又有健康寓意。

圖片來源:Wikipedia
清明節 | 掃墓與踏青活動實用指南

活動前準備:
- 確認墓地位置、交通路線,提前規劃好行程。
- 準備好祭品:鮮花、水果、供品、紙錢或環保祭品。
- 根據天氣預報備妥防曬、防雨用品。
- 對於家中有老幼、孕婦等特殊情況者,可考慮採用線上祭祀方式。
掃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 掃墓時應穿著素雅,不穿鮮豔衣服。
- 遵循祭拜儀式,先祭拜土地神,再祭祖。
- 行走時注意禮讓,避免踩踏他人墓地,若發生不慎應立即道歉。
- 掃墓時禁止大聲喧嘩、嬉鬧及隨意拍照,以免打擾先靈。
掃墓後的善後工作:
- 掃墓完畢後先至人多處走動,驅散陰氣,再回家換洗衣物。
- 注意清理垃圾,保持墓園環境整潔,展現對先人的尊敬。
踏青活動貼士:
- 儘量選擇風景區、公園或鄉村環境較佳的地區。
- 注意當地天氣變化,合理安排活動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段。
- 攜帶足夠的飲用水及簡單急救用品。
- 配備防蚊、防曬用品,保持充足休息。
- 注意群體活動安全,避免過度擁擠帶來的意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