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chengdu-104-121856295/
ArcturusNocturna789]

成都青羊宮攻略

成都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起義,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詔改為青羊宮。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復名為「青羊宮」,直至今日。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毀於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陸續重建,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青羊宮原山門建於明代。左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還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右邊塑有白虎像一尊,並有七星樁,上刻有道教秘傳天書雲篆,根據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稱為北斗七星樁。還有龍鳳樁、大石獅一對、龍王井一口等。現新建山門莊嚴宏偉,重疊飛簷。龍、虎吉祥動物雕飾鑲嵌在飛簷壁柱上,雕刻細緻、造型典雅。殿頂塑有兩條遊龍正戲搶靈珠。 金字橫匾「青羊宮」高懸在山門上方。此匾為清乾隆年間成都華陽縣令安洪德的墨跡,筆力遒勁,為青羊宮的文物。 青羊宮第一重殿宇是靈祖殿,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高約20米。牆頂蓋琉璃瓦,邊上是花瓣為白色,中心為紅色的琉璃荷花。右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青羊宮的第二重大殿混元殿,重建於光緒年間,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鏤空雕刻,圖案有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生動靈活。殿內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著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冀、軫。此殿建築宏偉而莊嚴。 八卦亭位於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亭的石基分為三層,依次為方形、八角形和圓形,以契合於道教天圓地方、陰陽相生、八卦相合義理。三清殿之後是青羊宮現存的唯一明代原始建築——斗姥殿,為全木建築。青羊宮建築群最後一組重要建築是後苑三台,左為「降生台」,右為「說法台」,中為紫金台(又叫「唐王殿」,內塑李淵夫婦和李世民像)。 三清殿內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大殿兩邊還塑有十二金仙,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燃燈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在青羊宮三清殿供奉有一對黃銅鑄成的銅羊,俗稱青羊,是青羊宮的鎮館之寶,左側為獨角青羊,右側為雙角青羊。其中單角銅羊是清雍正元年(1723)大學士張鵬翮從北京買來送給青羊宮以負青羊宮之名。其底座有記事性詩文:「京師會上得銅羊,移往成都古道場。出關尹喜似相識,尋到華陽樂未央。」相傳這只青銅異獸是宋代河南開封經梅閣之物(羊頸部補疤處原有「紅梅閣」三字)。另一雙角銅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成都張柯氏延請雲南匠師陳文炳、顧體仁鑄造,獻給青羊宮的。原青羊已作為文物被珍藏在青羊宮,而仿製銅羊於2004年6月9日上午10時30分進行開光揭幕儀式讓信眾撫摸。
發佈日期:2024年5月23日
提交
0
曾在此Moment中提及
景點

青羊宮

4.5/5699條評價 | 道觀
成都
查看
展示更多
相關 Trip Moments 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