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廟是到五台山遊玩,在中心台懷鎮必須游的景點之一,因此人氣很旺盛的,以其獨特的建築和歷史受到遊客的青睞。現在是免費参觀的。
五爺廟五爺廟殿內下層供文殊、觀音、普賢三菩薩,文殊騎獅,觀音騎“朝天吼”,普賢騎象,塑像高大。塑工傳神,着彩鮮艷。殿內下層左、右、后三壁,立有木製方格,格內或兩排或三排放滿三寸高的泥塑貼金小佛像。二層樓上正中懸有明萬曆年間鑄的銅鐘一口,較顯通寺銅鐘略小。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薩,左側立地藏王菩薩的弟子道明和尚,右側立道明和尚的父親,塑為員外的裝束打扮。神話傳說地藏王菩薩開創九華山道場,當地的一名員外不賣予地片,後來員外的兒子把地片奉獻出來,並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於上首,他的父親立於下首。地藏王菩薩的左右外側,各排列五尊塑像,稱為“十殿閻王”。樓上左、右、后三壁同樣立有木製方格,內放小佛像,就連樓頂橫樑上,也排放着小佛像,上下兩層有泥塑小佛像萬餘尊,故文殊殿又名萬佛閣。該寺即以這座佛像眾多的萬佛閣命名。坐北向南的五龍王殿創建於清代,重修於民國年間。重建時,在殿外又加建了一個前庭,改變了原殿模樣,在結構樣式上顯得雍容豐滿,殿正面的檐台也顯得闊做多了,殿內供金臉五龍王,俗稱五爺。五龍王是五台山特有的神像。傳說老早以前,五台山是荒涼的不毛之地。一次,文殊菩薩受請到東海龍宮去講經傳法,臨走時,把改變五台山氣候,造福百姓僧眾的想法告訴老龍王,老龍王割愛陪送了歇龍石。“不想,老龍王的五個兒子外出回海,見沒了歇龍石,打問到是文殊菩薩帶走了,大怒,便騰雲駕霧直衝五台山來。五個龍王沒討得歇龍石,反而被文殊菩薩收伏,答應願為弟子,聽從驅使。這樣,五龍王就上了北台頂,專管五台山的播雨。殿內五龍王居於正中,左側有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有雨司、三龍王、四龍王。龍王弟兄五个中,五龍王塑成了金臉。以前,五龍王塑像是黑臉,佛家傳言,說五爺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慎,就要發脾氣動怒。險由黑色變為金色,就使五爺的脾氣變溫和了。古戲台在五龍王殿對面,是專為給五龍王唱戲而設置的。傳說佛、菩薩是超塵脫世,一心去情真如之境,而五龍王卻對塵世生活感興趣,很愛看戲。過去每年六月大會,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居中觀賞。通過唱戲敬神,求得五爺歡心,恩賜及時雨,給百姓降豐年。如今這些只是人們傳談的趣話了,古戲台成了五台山群眾文化娛樂的場所。
五爺廟在五台山台懷鎮,也稱萬佛閣。隔壁就是大白塔,在五爺廟就能看到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五爺廟不能自帶香進廟。萬佛閣建築精美絕倫,五爺廟內有一個戲台,是五台山唯一的廟中戲台。
這是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佛殿,供奉有從五台山北台請下來的五方龍王,可以保佑一方風調雨順,五爺廟位於台懷鎮核心區,是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五爺廟創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現時殿宇多為清代所建。坐東向西的文殊殿系明萬曆四十四年創建,面寬三間,分上下兩層,三檐歇山頂,檐建繁複,上下左右勾連,堅固牢實,裝飾性很強,在五台山殿建中別具一格。
Maria_Small: 忻州市五台縣五臺山風景區
Raelynn_Snider: 我推薦黛螺頂,五爺廟,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
五爺廟是到五台山遊玩,在中心台懷鎮必須游的景點之一,因此人氣很旺盛的,以其獨特的建築和歷史受到遊客的青睞。現在是免費参觀的。
五爺廟五爺廟殿內下層供文殊、觀音、普賢三菩薩,文殊騎獅,觀音騎“朝天吼”,普賢騎象,塑像高大。塑工傳神,着彩鮮艷。殿內下層左、右、后三壁,立有木製方格,格內或兩排或三排放滿三寸高的泥塑貼金小佛像。二層樓上正中懸有明萬曆年間鑄的銅鐘一口,較顯通寺銅鐘略小。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薩,左側立地藏王菩薩的弟子道明和尚,右側立道明和尚的父親,塑為員外的裝束打扮。神話傳說地藏王菩薩開創九華山道場,當地的一名員外不賣予地片,後來員外的兒子把地片奉獻出來,並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於上首,他的父親立於下首。地藏王菩薩的左右外側,各排列五尊塑像,稱為“十殿閻王”。樓上左、右、后三壁同樣立有木製方格,內放小佛像,就連樓頂橫樑上,也排放着小佛像,上下兩層有泥塑小佛像萬餘尊,故文殊殿又名萬佛閣。該寺即以這座佛像眾多的萬佛閣命名。坐北向南的五龍王殿創建於清代,重修於民國年間。重建時,在殿外又加建了一個前庭,改變了原殿模樣,在結構樣式上顯得雍容豐滿,殿正面的檐台也顯得闊做多了,殿內供金臉五龍王,俗稱五爺。五龍王是五台山特有的神像。傳說老早以前,五台山是荒涼的不毛之地。一次,文殊菩薩受請到東海龍宮去講經傳法,臨走時,把改變五台山氣候,造福百姓僧眾的想法告訴老龍王,老龍王割愛陪送了歇龍石。“不想,老龍王的五個兒子外出回海,見沒了歇龍石,打問到是文殊菩薩帶走了,大怒,便騰雲駕霧直衝五台山來。五個龍王沒討得歇龍石,反而被文殊菩薩收伏,答應願為弟子,聽從驅使。這樣,五龍王就上了北台頂,專管五台山的播雨。殿內五龍王居於正中,左側有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有雨司、三龍王、四龍王。龍王弟兄五个中,五龍王塑成了金臉。以前,五龍王塑像是黑臉,佛家傳言,說五爺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慎,就要發脾氣動怒。險由黑色變為金色,就使五爺的脾氣變溫和了。古戲台在五龍王殿對面,是專為給五龍王唱戲而設置的。傳說佛、菩薩是超塵脫世,一心去情真如之境,而五龍王卻對塵世生活感興趣,很愛看戲。過去每年六月大會,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居中觀賞。通過唱戲敬神,求得五爺歡心,恩賜及時雨,給百姓降豐年。如今這些只是人們傳談的趣話了,古戲台成了五台山群眾文化娛樂的場所。
五爺廟在五台山台懷鎮,也稱萬佛閣。隔壁就是大白塔,在五爺廟就能看到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五爺廟不能自帶香進廟。萬佛閣建築精美絕倫,五爺廟內有一個戲台,是五台山唯一的廟中戲台。
這是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佛殿,供奉有從五台山北台請下來的五方龍王,可以保佑一方風調雨順,五爺廟位於台懷鎮核心區,是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五爺廟創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現時殿宇多為清代所建。坐東向西的文殊殿系明萬曆四十四年創建,面寬三間,分上下兩層,三檐歇山頂,檐建繁複,上下左右勾連,堅固牢實,裝飾性很強,在五台山殿建中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