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子口戰役紀念館
4.6/57條評價
距離7.40km
桑壩鄉
5/51條評價
距離10.94km
骨麻湖
4.4/57條評價
距離11.97km
牛路溝
5/51條評價
距離16.40km
紅色教育基地來一次紅色之旅,美景與雄壯之勢讓人中肅然起敬,感恩老一輩革命者的熱血之付出,感恩當下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心敬之美。
更多臘子口系藏語之轉音,意為“險絕的山道峽口”。這裡是甘川古道和當今岷代公路上一處地勢極為險要的峽穀隘口,從雪山草地的藏區走來,翻過臘子口就是一片平原的漢區了。
臘子口周圍群山聳列,峽口如刀劈斧削,臘子口河從峽口奔湧而出,兩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1935年9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進入臘子口地區,通過正面強攻與攀登懸崖峭壁迂迴包抄戰術,經過激烈的浴血奮戰,於17日拂曉一舉攻破了重兵扼守的天險,開啟了紅軍北上進入陝甘的通道。
如今在這裡設立了紀念館和紀念碑,除了參觀館展之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險峻的高山狹隘是遊人最感興趣的內容。
紅色教育基地來一次紅色之旅,美景與雄壯之勢讓人中肅然起敬,感恩老一輩革命者的熱血之付出,感恩當下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心敬之美。
革命紀念地又重遊,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付出而感恩,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感恩並感謝美好幸福的今天的締造者,珍惜當下。
1935年9月15日,長征路上的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率領下,紅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離開俄界(今迭部縣高吉村),沿白龍江東岸向臘子口前進。在臘子口與國民黨新編十四師魯大昌部進行了殊死博戰,終於17日凌晨3時左右,勝利攻破了魯大昌部重兵據險扼守的天險臘子口,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進入陝甘的通道。
臘子口是一道天險,整座大山像被人用巨斧從中劈出一條縫,陡峭的岩壁直上雲天。橫跨在臘子河上的小木橋將把兩邊的絕壁連接起來。要過臘子口,除了通過這小橋別無他路。但當時的紅軍卻是從這裏攀岩上去的。
臘子口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門戶,口寬約30米,周圍是崇山峻岭,兩個懸崖絕壁間夾着一道窄窄的山溝向上延伸,兩邊絕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處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橋,橫跨於兩岸陡壁之上,是通過臘子口的唯一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