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 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 則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來這裏,主要就是看這些建築物及名人故居。這裏的民居,門窗漏花皆採用鏤空精雕,有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 。區域內,基本都是窄窄的小巷,白牆瓦屋、黃色木製的房屋。坊巷縱橫,石板鋪地,有的街巷彎曲,有的筆直,大同小異,每個坊巷口都有一個石刻的牌樓。 南後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 600 米左右,是福州城內 “三坊七巷” 的中軸,也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翻修后的南後街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達到 12 米,包括中間寬 7 米的步行街。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曾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安民巷在宮巷北面,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再往北是黃巷,黃巷在塔巷以南,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有個叫小黃樓的小景,郭柏蔭故居(天開園紅木博物館)也在這裏。 再繼續往前走是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坐落在此(這次沒去找尋,只經過了宮巷的嚴復書院)。除外,這裏還有個二梅書屋,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民俗博物館。 從南後街的牌坊進入后,先看到的是楊橋路,它是七巷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上有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楊橋路 86 號),在冰心的散文《我的故鄉》中對故居有着生動的描述。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 16 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是第二坊,清代的 民進士 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在此。陳承裘故居建於清初,同治年間歸刑部主事陳承裘所有,並加修葺擴充。陳承裘六個兒子都登科第,所以也稱為 “六子科甲宅”。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最後一坊,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
閩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福州的城市名片就是具有閩都神韻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古城核心中軸上,盡得閩都文化精髓,因獨特的坊巷格局、絕倫的建築細節、醇厚的歷史沉澱被譽為“里訪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近代名人聚居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全國首座社區博物館,內含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三坊七巷景區是一個集園林、名人故居、山水於一體的文化旅遊區,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由三坊、七巷、一街、一河、一山組成,其中: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一街:南後街;一河:安泰河;一山:烏山。當然除了看古建築群還有各種閩南特色小吃,土筍凍、魚丸、花生湯、芋泥等。
來福州必去之地,國家5A級景區,很有代表性的福州古建築群,主要由三坊,七巷和一條縱向的南後街組成。南後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有點類似於北京南鑼鼓巷,成都寬窄巷子商業化的部分,其實坊間和巷子間還有許多小的連通巷和禿頭弄等,有些特別窄,只能一個人過,兩側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最有意思的都在這裏面,所以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里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很喜歡文儒巷的無用書店和黃巷的唯美客文創聚落(從立本弄進去照相弄出來依次ABCD四棟)。手機拍的不好,實際比相片好看多了。
我們住在三坊七巷的附近聚商音樂酒店,徒步到三坊七巷幾分鐘,很方便!因為倆人自由行,酒店比較便宜一百多點,出門全部公交車!三坊七巷顧名思義,主街都是林立的商鋪,星巴克後庭院不錯。還有三坊七巷博物館,可以了解一下歷史。其它商鋪和北京王府井、平遙古城、麗江差不多,就是建築多有不同!重點是七巷,深而幽,一眼望去,總覺得是有故事、有考究、有新奇的!白天和晚上逛感覺完全不同,晴天和雨天逛亦是不同!閩南建築和徽派、江浙、中原的建築也不同,如果你會構圖,怎麼拍怎麼小資有調調!所以,三坊七巷就是粗略看三坊,重點游七巷!
從這三片坊,七條巷中走出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林徽因等眾多英才…… 城市不會遺忘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攥緊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迹,留於後人細細品味……
【景色】福州市中心能保留這麼古老的街道,其實很不容易。雖然都經過翻修,但還是很不錯的,保留了古色古香那種韻味。特地放了一些油紙傘啊做布景,主幹道上還有很多銅人像,展示了舊時候市井民生百態。【趣味】因為面積還算挺大的,中間夾雜着一些新業態店鋪,花店,咖啡店,西餐店,海鮮店基本在這裏也算是應有盡有了。【性價比】本身逛三坊七巷是不需要費用的,不過一些部分小景點可以買一張通票,價格也很便宜,在這裏的消費也和其他景區相比算很便宜的了,畢竟是處於市中心位置,而且周圍交通四通八達,採購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來福州,不到三坊七巷走一趟,多少有些白來了。三坊七巷,有一條古色古香的商業街,有各色傳統的小吃。最重要的是,這裏曾經名人薈萃,厚重的人文遺迹讓人趨之若鶩,好想瞻仰一番。倘若你來得巧,在一些大的年節來這,還有可能邂逅一些難忘的習俗表演哦。三坊七巷特色小吃:太平燕(同利肉燕)、木金肉丸(肉丸)、春卷 、魚丸(永和魚丸)、 芋泥、鼎邊糊(鍋邊)、花生湯、馬蹄糕、紅年糕、白年糕、海蠣餅、光餅、黃米糕等。特色菜:佛跳牆、紅糟醉香雞、雞茸魚唇、破蹄、荔枝肉、醉排骨等。還有大世界橄欖也很不錯。在楊橋路口的服務站可領到紙質的遊覽圖,就是要早上10點才開門。不過,街的頭尾兩端都有地圖可看。這裏曾經名人薈萃,留下了厚重的人文景觀。嚴復故居、二梅書屋、水榭戲台、小黃樓、林聰彝故居、謝家祠、王麒故居、郭柏蔭故居、劉家大院、周哲文藝術館、鄢家花廳、劉齊銜故居 (聯票價)120元/人次 水榭戲台、小黃樓、林聰彝故居 20元/人次 嚴復故居、劉家大院 15元/人次 王麒故居、郭柏蔭故居、鄢家花廳、尤氏民居 10元/人次 謝家祠、劉齊銜故居、周哲文藝術館(光祿吟台青磚樓) 5元/人次 免票對象:持有效證件的現役軍人(不含預備役)、離休幹部、殘疾人、7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兒童。 不過,福州人逛這些地方還是有優惠的,憑身份證、戶口簿去林則徐紀念館旁的遊客中心辦理,個人年票才30元,情侶60元,家庭三人的才85元。可参觀不少開放的民居,應該是不限次數的。所以福州的朋友,可以先辦證,再去参觀就合算了。林則徐紀念館:(免費開放,憑身份證換票),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南後街澳門路。一定要去看看。若要問参觀三坊七巷需要多長時間,我只能說,街市加上民居(哪怕只走免費開放的),較為從容逛下來,至少要三小時。若細細走來,只怕是時間多多益善了。(備註:所有民居院落,包含林則徐紀念館,開放時間基本都是9:00—17:00,但通常16:30以後不再進遊客)還有時間的話,不煩沿着安泰河邊走走,也是不錯的感受。願意到不遠處的烏石山(即烏山)景區逛逛,也是不錯的。山上怪石嶙峋,林蔭壑勝,環山寺觀櫛比,山間亭榭交錯。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為遊覽勝地。其中天章台、鄰霄台、衝天台、霹靂岩、天台橋、道山亭等6處,均屬三十六奇景。此外,還有沈公祠、道山觀、彌陀寺、呂祖宮等。山上石刻眾多。
三坊七巷本身是不要門票的,但是有十來個景點是要收門票的,個人覺得還是買門票看一下,有些景點是別有洞天。門票原價120,淘寶上找到一家福州擇程旅遊專營店,居然只要59!!定了兩張,立刻發來短信取票碼,憑手機號和取票碼到遊客服務中心的电子取票機取個票,然後在旁邊服務員處換正式票就行。這樣算下來比爸媽買的老年半價票還便宜!三坊七巷是中軸一條大路,左右一共三個坊七條巷子組成,沿着門票上的地圖一個個看過來,不會遺漏,認真轉一圈,得要三個小時。每個景點都有其特色,小黃樓麻雀雖小別有洞天風景無限好。有一處景點則都是金絲楠木沉香木的傢具陳列,價值連城。大路上有百年老店同利燕肉鋪,還有聚春園的點心專賣店,值得品嘗!
來福州,必到“三坊七巷”打卡。位於福州市鼓樓區的“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聽導遊講,巷:就是咱北方的衚衕;坊:則是兩頭帶大門的衚衕。由於城市建設,擴建道路,現存的已是兩坊五巷。“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這裏人傑地靈,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着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於此,使得這塊土地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2018年春節假期,我和家人來福州旅遊度假,住在“三坊七巷”附近,六天內三游“三坊七巷”。【感受】翻修后的“三坊七巷”,失去古韻,南後街更似一條商街。但是如果慢慢去轉散落在各條巷坊的紀念館,感受歷史變遷,追溯人物滄桑,欣賞福建文化,“三坊七巷”很值得一去。【結論】“三坊七巷”對於不喜歡看人文的遊客來說,就是一條仿古商街,遊覽可能無需兩個小時;喜歡歷史人文的遊客,可以沿坊走巷、細細去看,安排一整天時間最合適,早9點至下午5點看各紀念館,(5點閉館),通過遊覽就可以了解福州市2200年的歷史與今天,晚上再遊覽南後街。【推薦】林則徐紀念館對面的“同利肉燕老鋪”,必吃店。
三坊七巷 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 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 則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來這裏,主要就是看這些建築物及名人故居。這裏的民居,門窗漏花皆採用鏤空精雕,有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 。區域內,基本都是窄窄的小巷,白牆瓦屋、黃色木製的房屋。坊巷縱橫,石板鋪地,有的街巷彎曲,有的筆直,大同小異,每個坊巷口都有一個石刻的牌樓。 南後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 600 米左右,是福州城內 “三坊七巷” 的中軸,也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翻修后的南後街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達到 12 米,包括中間寬 7 米的步行街。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曾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安民巷在宮巷北面,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再往北是黃巷,黃巷在塔巷以南,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有個叫小黃樓的小景,郭柏蔭故居(天開園紅木博物館)也在這裏。 再繼續往前走是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坐落在此(這次沒去找尋,只經過了宮巷的嚴復書院)。除外,這裏還有個二梅書屋,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民俗博物館。 從南後街的牌坊進入后,先看到的是楊橋路,它是七巷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上有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楊橋路 86 號),在冰心的散文《我的故鄉》中對故居有着生動的描述。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 16 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是第二坊,清代的 民進士 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在此。陳承裘故居建於清初,同治年間歸刑部主事陳承裘所有,並加修葺擴充。陳承裘六個兒子都登科第,所以也稱為 “六子科甲宅”。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最後一坊,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
閩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福州的城市名片就是具有閩都神韻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古城核心中軸上,盡得閩都文化精髓,因獨特的坊巷格局、絕倫的建築細節、醇厚的歷史沉澱被譽為“里訪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近代名人聚居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全國首座社區博物館,內含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三坊七巷景區是一個集園林、名人故居、山水於一體的文化旅遊區,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由三坊、七巷、一街、一河、一山組成,其中: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一街:南後街;一河:安泰河;一山:烏山。當然除了看古建築群還有各種閩南特色小吃,土筍凍、魚丸、花生湯、芋泥等。
三坊七巷 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 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 則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來這裏,主要就是看這些建築物及名人故居。這裏的民居,門窗漏花皆採用鏤空精雕,有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 。區域內,基本都是窄窄的小巷,白牆瓦屋、黃色木製的房屋。坊巷縱橫,石板鋪地,有的街巷彎曲,有的筆直,大同小異,每個坊巷口都有一個石刻的牌樓。 南後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 600 米左右,是福州城內 “三坊七巷” 的中軸,也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翻修后的南後街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達到 12 米,包括中間寬 7 米的步行街。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曾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安民巷在宮巷北面,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再往北是黃巷,黃巷在塔巷以南,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有個叫小黃樓的小景,郭柏蔭故居(天開園紅木博物館)也在這裏。 再繼續往前走是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坐落在此(這次沒去找尋,只經過了宮巷的嚴復書院)。除外,這裏還有個二梅書屋,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民俗博物館。 從南後街的牌坊進入后,先看到的是楊橋路,它是七巷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上有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楊橋路 86 號),在冰心的散文《我的故鄉》中對故居有着生動的描述。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 16 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是第二坊,清代的 民進士 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在此。陳承裘故居建於清初,同治年間歸刑部主事陳承裘所有,並加修葺擴充。陳承裘六個兒子都登科第,所以也稱為 “六子科甲宅”。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最後一坊,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
來福州必去之地,國家5A級景區,很有代表性的福州古建築群,主要由三坊,七巷和一條縱向的南後街組成。南後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有點類似於北京南鑼鼓巷,成都寬窄巷子商業化的部分,其實坊間和巷子間還有許多小的連通巷和禿頭弄等,有些特別窄,只能一個人過,兩側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最有意思的都在這裏面,所以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里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很喜歡文儒巷的無用書店和黃巷的唯美客文創聚落(從立本弄進去照相弄出來依次ABCD四棟)。手機拍的不好,實際比相片好看多了。
我們住在三坊七巷的附近聚商音樂酒店,徒步到三坊七巷幾分鐘,很方便!因為倆人自由行,酒店比較便宜一百多點,出門全部公交車!三坊七巷顧名思義,主街都是林立的商鋪,星巴克後庭院不錯。還有三坊七巷博物館,可以了解一下歷史。其它商鋪和北京王府井、平遙古城、麗江差不多,就是建築多有不同!重點是七巷,深而幽,一眼望去,總覺得是有故事、有考究、有新奇的!白天和晚上逛感覺完全不同,晴天和雨天逛亦是不同!閩南建築和徽派、江浙、中原的建築也不同,如果你會構圖,怎麼拍怎麼小資有調調!所以,三坊七巷就是粗略看三坊,重點游七巷!
從這三片坊,七條巷中走出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林徽因等眾多英才…… 城市不會遺忘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攥緊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迹,留於後人細細品味……
【景色】福州市中心能保留這麼古老的街道,其實很不容易。雖然都經過翻修,但還是很不錯的,保留了古色古香那種韻味。特地放了一些油紙傘啊做布景,主幹道上還有很多銅人像,展示了舊時候市井民生百態。【趣味】因為面積還算挺大的,中間夾雜着一些新業態店鋪,花店,咖啡店,西餐店,海鮮店基本在這裏也算是應有盡有了。【性價比】本身逛三坊七巷是不需要費用的,不過一些部分小景點可以買一張通票,價格也很便宜,在這裏的消費也和其他景區相比算很便宜的了,畢竟是處於市中心位置,而且周圍交通四通八達,採購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來福州,不到三坊七巷走一趟,多少有些白來了。三坊七巷,有一條古色古香的商業街,有各色傳統的小吃。最重要的是,這裏曾經名人薈萃,厚重的人文遺迹讓人趨之若鶩,好想瞻仰一番。倘若你來得巧,在一些大的年節來這,還有可能邂逅一些難忘的習俗表演哦。三坊七巷特色小吃:太平燕(同利肉燕)、木金肉丸(肉丸)、春卷 、魚丸(永和魚丸)、 芋泥、鼎邊糊(鍋邊)、花生湯、馬蹄糕、紅年糕、白年糕、海蠣餅、光餅、黃米糕等。特色菜:佛跳牆、紅糟醉香雞、雞茸魚唇、破蹄、荔枝肉、醉排骨等。還有大世界橄欖也很不錯。在楊橋路口的服務站可領到紙質的遊覽圖,就是要早上10點才開門。不過,街的頭尾兩端都有地圖可看。這裏曾經名人薈萃,留下了厚重的人文景觀。嚴復故居、二梅書屋、水榭戲台、小黃樓、林聰彝故居、謝家祠、王麒故居、郭柏蔭故居、劉家大院、周哲文藝術館、鄢家花廳、劉齊銜故居 (聯票價)120元/人次 水榭戲台、小黃樓、林聰彝故居 20元/人次 嚴復故居、劉家大院 15元/人次 王麒故居、郭柏蔭故居、鄢家花廳、尤氏民居 10元/人次 謝家祠、劉齊銜故居、周哲文藝術館(光祿吟台青磚樓) 5元/人次 免票對象:持有效證件的現役軍人(不含預備役)、離休幹部、殘疾人、7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兒童。 不過,福州人逛這些地方還是有優惠的,憑身份證、戶口簿去林則徐紀念館旁的遊客中心辦理,個人年票才30元,情侶60元,家庭三人的才85元。可参觀不少開放的民居,應該是不限次數的。所以福州的朋友,可以先辦證,再去参觀就合算了。林則徐紀念館:(免費開放,憑身份證換票),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南後街澳門路。一定要去看看。若要問参觀三坊七巷需要多長時間,我只能說,街市加上民居(哪怕只走免費開放的),較為從容逛下來,至少要三小時。若細細走來,只怕是時間多多益善了。(備註:所有民居院落,包含林則徐紀念館,開放時間基本都是9:00—17:00,但通常16:30以後不再進遊客)還有時間的話,不煩沿着安泰河邊走走,也是不錯的感受。願意到不遠處的烏石山(即烏山)景區逛逛,也是不錯的。山上怪石嶙峋,林蔭壑勝,環山寺觀櫛比,山間亭榭交錯。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為遊覽勝地。其中天章台、鄰霄台、衝天台、霹靂岩、天台橋、道山亭等6處,均屬三十六奇景。此外,還有沈公祠、道山觀、彌陀寺、呂祖宮等。山上石刻眾多。
三坊七巷本身是不要門票的,但是有十來個景點是要收門票的,個人覺得還是買門票看一下,有些景點是別有洞天。門票原價120,淘寶上找到一家福州擇程旅遊專營店,居然只要59!!定了兩張,立刻發來短信取票碼,憑手機號和取票碼到遊客服務中心的电子取票機取個票,然後在旁邊服務員處換正式票就行。這樣算下來比爸媽買的老年半價票還便宜!三坊七巷是中軸一條大路,左右一共三個坊七條巷子組成,沿着門票上的地圖一個個看過來,不會遺漏,認真轉一圈,得要三個小時。每個景點都有其特色,小黃樓麻雀雖小別有洞天風景無限好。有一處景點則都是金絲楠木沉香木的傢具陳列,價值連城。大路上有百年老店同利燕肉鋪,還有聚春園的點心專賣店,值得品嘗!
來福州,必到“三坊七巷”打卡。位於福州市鼓樓區的“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聽導遊講,巷:就是咱北方的衚衕;坊:則是兩頭帶大門的衚衕。由於城市建設,擴建道路,現存的已是兩坊五巷。“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這裏人傑地靈,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着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於此,使得這塊土地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2018年春節假期,我和家人來福州旅遊度假,住在“三坊七巷”附近,六天內三游“三坊七巷”。【感受】翻修后的“三坊七巷”,失去古韻,南後街更似一條商街。但是如果慢慢去轉散落在各條巷坊的紀念館,感受歷史變遷,追溯人物滄桑,欣賞福建文化,“三坊七巷”很值得一去。【結論】“三坊七巷”對於不喜歡看人文的遊客來說,就是一條仿古商街,遊覽可能無需兩個小時;喜歡歷史人文的遊客,可以沿坊走巷、細細去看,安排一整天時間最合適,早9點至下午5點看各紀念館,(5點閉館),通過遊覽就可以了解福州市2200年的歷史與今天,晚上再遊覽南後街。【推薦】林則徐紀念館對面的“同利肉燕老鋪”,必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