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既赴寶島旅行,終歸繞不過某堂一游。 堂館堂館,堂在館前,凡是所謂紀念意義的堂館,概莫如此。 概莫如此的,還有繼任者們總是以實力、名望等綜合為考量來決定以堂或館來紀念。 該堂全面積約二十五萬平方公尺,主建築之外,還有戲劇院、音樂廳,及瞻仰大道、藝文廣場、環外迴廊、中式庭園等。 堂平面方形格局,象徵中正,坐東面西,遙望大陸。正面共花崗石八十四階、大廳階梯五階,合計八十九階,示某公享壽八十九。 某公(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浙江奉化人,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大概源於陽明公之“大中至正”。 某公1907年加入同盟會,1926年7月誓師北伐,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 坦率說,並不欣賞某公,在余心中值得紀念的,概莫造就和平大業的人物和事迹。 或者,與其崇某拜某,不如游山玩水、欣賞美人。 從人設的肅穆中出來,看了看熱鬧的俗世,倒是敲鼓奏樂的童子們,讓我等顏開。 熱鬧之後,玩興沉澱,深夜閑讀,讀到宋人易士達三首,不免莞爾一笑: 《虞美人草》:霸業將衰漢業興,佳人玉帳醉難醒。可憐血染原頭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后坑茅舍》:三兩人家傍小溪,蕭蕭短竹插疏籬。平生不識興亡事,只探春來種穀時。 《二色桃》:兩色桃花相映開,武陵移就小園栽。玉環不奈蒲萄重,一半紅潮玉臉來。
才發現台北有好多這類的免費但是一定要去参觀的地方! 蔣中正紀念堂! 在中正紀念堂MRT站下車就好 ,出口就是了! 交通很方便,位置也很好找 ! 1、整點的儀仗兵交接儀式剛好遇到2、台北市的兩大劇院3、自由廣場很喜歡這類的建築 , 所以樂意去這類的景點多走走,一個人的時候就適合到有年代感的地方尋找歷史並且尋找自己 ! 如果到台北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哦!
這是去台北必去的地方,直接去坐淡水線捷運不需要換車到中正紀念堂站,5號出口,出來就有標誌,從自由廣場穿過就是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兩邊是國家劇院和音樂廳,最有特色的每個小時一次的換崗儀式,不可錯過哦。換崗儀式大約15分鐘。無論多熱的天氣都會一絲不苟。紀念堂裏面有抗日主題的展覽和一些美術展,中正紀念堂離著名的永康街很近,附近就是總統府,去玩的時候可以安排在一天。
紀念堂肅穆莊嚴,天壇之頂,金字塔體,建築主體白色大理石牆,藍瓦金黃琉璃寶頂為八角形,代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聚於寶頂,上與天接,寓意“天人合一”。紀念堂與自由廣場遙相呼應,正面相對,象徵著為自由民主而奮鬥的精神。
中正紀念堂團隊一般不會去,個人行可以搭乘捷運,有中正紀念堂站。紀念堂建築外觀雄偉,白牆藍瓦,和中山陵類似。階梯走上去(四樓)是蔣介石的銅質坐像,一旁樓梯走到一樓有三個大廳是蔣介石紀念物展覽,可以看到蔣的衣物、用品、座駕,還有日本投降書。可能是為尊者諱,展覽的歷史線在49年下半年是中斷的,從蔣氏父子回寧波老家一下就跳躍到台灣了。一樓的觀眾人數不多,猜測大多是大陸遊客。
交通使利搭乘地鐵(捷運),就能到達的台北旅遊聖地,還是免費讓人參觀。建築風格一流、人文一流、歷史紀念意義又一等一的重要。不但能看整點三軍憲兵儀仗隊交接班儀式,還能参觀孫中山文物展,更有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體現當代台灣文化活動的展會,隨便取景任性抓拍每一張都象藝術品,所以愛拍照的文藝小青年更是會喜歡。
純粹提供傍晚彩霞滿天的風光照片給大家欣賞,黃昏時分的中正紀念堂真是一個欣賞落日的好地方。
台北最愛的景點之一。愛豆真的太帥啦遊客聚集地,還有來拍婚紗的哈!可惜外部在修整,不是特別好看。2012年來的那次有好好参觀內部哦,還順便看了個展覽~唯一遺憾的是閱兵沒有欣賞。這次來中正紀念堂是為了喂小松鼠和魚。最近太忙了,沒時間好好寫點評,報個流水吧!
中正紀念堂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邊上是劇院有學生在排練,廣場超大,我們看了換班儀式,真的很新奇有趣,大兵把槍耍的眼花撩亂,上面樓層是開放式的沒有空調,要做電梯下樓,是有空調的,買了冰淇淋坐在位子上休息一下,也挺好,下層還有展覽可以觀看,不錯的地方。
利用上午空閑的2小時去的(因為台北熱鬧的幾個地方要不是夜市,要不就是只做夜市場-西門町,不到中午幾乎無人開業,要不就是24小時開業-誠品),去完才發現絕對值得去,不僅僅是看到了和上海不一樣的中式建築精華,而是透過這短短的2小時大致了解了前朝的那位政府首腦的身平和他為中國及台灣所做的那些我們所不熟知的那段歷史。
(十) 既赴寶島旅行,終歸繞不過某堂一游。 堂館堂館,堂在館前,凡是所謂紀念意義的堂館,概莫如此。 概莫如此的,還有繼任者們總是以實力、名望等綜合為考量來決定以堂或館來紀念。 該堂全面積約二十五萬平方公尺,主建築之外,還有戲劇院、音樂廳,及瞻仰大道、藝文廣場、環外迴廊、中式庭園等。 堂平面方形格局,象徵中正,坐東面西,遙望大陸。正面共花崗石八十四階、大廳階梯五階,合計八十九階,示某公享壽八十九。 某公(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浙江奉化人,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大概源於陽明公之“大中至正”。 某公1907年加入同盟會,1926年7月誓師北伐,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 坦率說,並不欣賞某公,在余心中值得紀念的,概莫造就和平大業的人物和事迹。 或者,與其崇某拜某,不如游山玩水、欣賞美人。 從人設的肅穆中出來,看了看熱鬧的俗世,倒是敲鼓奏樂的童子們,讓我等顏開。 熱鬧之後,玩興沉澱,深夜閑讀,讀到宋人易士達三首,不免莞爾一笑: 《虞美人草》:霸業將衰漢業興,佳人玉帳醉難醒。可憐血染原頭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后坑茅舍》:三兩人家傍小溪,蕭蕭短竹插疏籬。平生不識興亡事,只探春來種穀時。 《二色桃》:兩色桃花相映開,武陵移就小園栽。玉環不奈蒲萄重,一半紅潮玉臉來。
才發現台北有好多這類的免費但是一定要去参觀的地方! 蔣中正紀念堂! 在中正紀念堂MRT站下車就好 ,出口就是了! 交通很方便,位置也很好找 ! 1、整點的儀仗兵交接儀式剛好遇到2、台北市的兩大劇院3、自由廣場很喜歡這類的建築 , 所以樂意去這類的景點多走走,一個人的時候就適合到有年代感的地方尋找歷史並且尋找自己 ! 如果到台北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哦!
這是去台北必去的地方,直接去坐淡水線捷運不需要換車到中正紀念堂站,5號出口,出來就有標誌,從自由廣場穿過就是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兩邊是國家劇院和音樂廳,最有特色的每個小時一次的換崗儀式,不可錯過哦。換崗儀式大約15分鐘。無論多熱的天氣都會一絲不苟。紀念堂裏面有抗日主題的展覽和一些美術展,中正紀念堂離著名的永康街很近,附近就是總統府,去玩的時候可以安排在一天。
紀念堂肅穆莊嚴,天壇之頂,金字塔體,建築主體白色大理石牆,藍瓦金黃琉璃寶頂為八角形,代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聚於寶頂,上與天接,寓意“天人合一”。紀念堂與自由廣場遙相呼應,正面相對,象徵著為自由民主而奮鬥的精神。
中正紀念堂團隊一般不會去,個人行可以搭乘捷運,有中正紀念堂站。紀念堂建築外觀雄偉,白牆藍瓦,和中山陵類似。階梯走上去(四樓)是蔣介石的銅質坐像,一旁樓梯走到一樓有三個大廳是蔣介石紀念物展覽,可以看到蔣的衣物、用品、座駕,還有日本投降書。可能是為尊者諱,展覽的歷史線在49年下半年是中斷的,從蔣氏父子回寧波老家一下就跳躍到台灣了。一樓的觀眾人數不多,猜測大多是大陸遊客。
交通使利搭乘地鐵(捷運),就能到達的台北旅遊聖地,還是免費讓人參觀。建築風格一流、人文一流、歷史紀念意義又一等一的重要。不但能看整點三軍憲兵儀仗隊交接班儀式,還能参觀孫中山文物展,更有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體現當代台灣文化活動的展會,隨便取景任性抓拍每一張都象藝術品,所以愛拍照的文藝小青年更是會喜歡。
純粹提供傍晚彩霞滿天的風光照片給大家欣賞,黃昏時分的中正紀念堂真是一個欣賞落日的好地方。
台北最愛的景點之一。愛豆真的太帥啦遊客聚集地,還有來拍婚紗的哈!可惜外部在修整,不是特別好看。2012年來的那次有好好参觀內部哦,還順便看了個展覽~唯一遺憾的是閱兵沒有欣賞。這次來中正紀念堂是為了喂小松鼠和魚。最近太忙了,沒時間好好寫點評,報個流水吧!
中正紀念堂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邊上是劇院有學生在排練,廣場超大,我們看了換班儀式,真的很新奇有趣,大兵把槍耍的眼花撩亂,上面樓層是開放式的沒有空調,要做電梯下樓,是有空調的,買了冰淇淋坐在位子上休息一下,也挺好,下層還有展覽可以觀看,不錯的地方。
利用上午空閑的2小時去的(因為台北熱鬧的幾個地方要不是夜市,要不就是只做夜市場-西門町,不到中午幾乎無人開業,要不就是24小時開業-誠品),去完才發現絕對值得去,不僅僅是看到了和上海不一樣的中式建築精華,而是透過這短短的2小時大致了解了前朝的那位政府首腦的身平和他為中國及台灣所做的那些我們所不熟知的那段歷史。